經濟 > 宏觀

多部委頻頻發聲傳遞經濟向好預期 風險得到控制

中国证券网
2015-09-11 10:30

已收藏


正在大連召開的夏季達沃斯論壇聚集了來自多國的政府首腦、商界領袖以及投資者,他們帶著同一個問題來到中國——世界經濟最重要的這部引擎是否還像過去那樣馬力強勁。

針對這一問題,除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上重申“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以外,同在會場的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也指出,中國經濟基本面是好的,“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會場之外,中財辦主任劉鶴也表示,“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加快形成,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十分光明”。

就在上個週末,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和央行行長周小川也分別表態,中國將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定力;人民幣匯率已經趨於穩定,股市調整大致到位,金融市場可望更為穩定。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增長室主任劉霞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分析,外界在今年初對於中國經濟的判斷是比較樂觀的,但三季度出現的一些波動引起外界關注,此時多位部委主管官員同時發聲,正是要傳遞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

經濟方案對症產能過剩

中國經濟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各部委負責人並沒有避諱。

徐紹史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這體現在產能過剩,工業和投資速度下降,高速發展積累的矛盾和風險也在逐漸顯現。

樓繼偉也坦言,中國過去依靠政策刺激取得了9%到10%的經濟增速,但這種增速是不可持續的,也超出了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並導致產能過剩和庫存大量增加,如今想逐步消化產能和去庫存,可能還需要數年的時間。

兩位經濟運行部門主管官員先後強調產能過剩對於經濟下行壓力的作用,同時兩人又從不同側面給出了解決方案。

樓繼偉的表態偏重於調整經濟結構、刺激國內需求方面。他認為,未來5年將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在此過程中,中國經濟將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更多地依靠消費拉動。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了一些可喜變化。樓繼偉介紹,目前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投資,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也超過了工業。

劉霞輝對記者分析,由於前些年貨幣和財政政策比較寬鬆,建設規模也相當大,如今想要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單靠國內消化難度是很大的。

徐紹史的方案正是備受關注的“國際產能合作”。他認為,當前中國有富餘但並不落後的產能,發達經濟體的產業轉型升級面臨成本高的問題,發展中國家正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有需求有市場,這三者契合到一起,能夠為世界經濟復蘇增添新的動力。

對此,同在大連參加達沃斯論壇的IMF副總裁朱民指出,中國面臨產能過剩的巨大挑戰,國際產能合作能夠把中國資本和技術帶向全球,並且推動全球的投資和貿易發展,有正面積極的作用。

資本市場風險得到控制

另兩位部級官員的表態直接牽動了資本市場。

今年6月中旬以來,A股出現了頻繁的大幅調整,令外界擔心股市的波動會不會傳導至實體經濟。

上週末在土耳其參加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時,周小川介紹,為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人民銀行通過多個途徑向市場提供流動性。中國政府的措施避免了股市斷崖式下滑和系統性風險發生。股市調整以來,杠杆率已明顯下降,對實體經濟也未產生顯著影響。

同時,他向世界發出了明確的信號:“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趨於穩定,股市調整已大致到位,金融市場可望更為穩定。”

另一位部級官員的表態同樣受到外界格外關注。作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同時也是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被認為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理論操盤手”、“中國經濟政策的核心智囊”,近日他在浙江調研時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運行態勢總體平穩,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加快形成,而舊的動力正在逐漸弱化,結構調整處於過渡階段。

劉鶴認為,在此過渡階段,看中國經濟形勢要有長期觀點。“中國13億人的內需市場巨大,中等收入階層正在不可逆轉地崛起,國內經濟諸多不平衡恰恰是增長的強大動力,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十分光明。”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