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信貸收緊對國內開發商不利,外資趁機投資中國房地產市場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9-02-02 14:52

已收藏

據房地產諮詢公司高緯物業(Cushman & Wakefiueld)的資料,由於國內投資者資金緊張,海外投資者便抓住了收購的機會,因此2018年中國商業地產投資增至創紀錄的2960億元。



在國際貿易緊張、監管機構收緊放貸以及國內經濟降溫的背景下,去年商業地產投資同比增長9.5%,較2017年的同比增長30%有所放緩。

信貸緊縮給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和房地產基金帶來了負面影響,2018年它們在總投資中所占的比例從一年前的80%降至68%。

然而,高緯物業的資料顯示,外國投資增至946億元,占總投資的32%,是2017年的兩倍多。

高緯物業大中華區預測與資本市場研究主管Catherine Chen表示:“當前的貿易摩擦和持續的經濟降溫,無助于抑制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內地房地產的興趣。”

外資明顯偏好中國一線城市,其投資占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商業地產投資總額的45%,高於2017年的25%。外資主要投資於上海,占上海商業領域總投資的61%,投資相比去年同期增長78%。

第一太平大衛斯(Savills)華北區商務主管Gary Wen表示:“海外投資者總是在中國尋找機會,但在過去,他們的出價總是被財力雄厚的中國買家高出。他們的全球投資指標拖累了他們的發展,在這些指標下,中國資產看起來很昂貴。但現在情況已經改變了。”

在政府長達一年的對高債務的打擊下,資金緊張的開發商已經改變了策略,重組了專案計畫,將重點放在住宅開發上。許多國內企業比如負債累累的海航集團和泛海控股,放棄了商業開發,甚至打算出售商業專案公司,以支撐自己的資產負債表。

高緯物業以及中國其他主要房地產服務機構預計,今年這股強勁勢頭將持續下去。

Cushman Capital Markets亞太地區主管Gordon Marsden表示:“到2019年,國際投資者將繼續利用中國房地產市場流動性趨緊的機會,實現在中國提高投資的戰略目標。”

在2018年所有外資投資交易中,規模最大的是新加坡凱德集團(CapitaLand)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它們以198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星港集團。其他引人注目的交易包括廣匯資本以105億元的價格將北京盈科中心出售給願景集團,以及黑石集團收購上海豐樹怡豐城。

儘管信貸緊縮已經迫使中國投資者減少投資活動,但他們仍然是主要的力量。在二三線城市中,中國開發商負責大部分新項目。在最近一次備受矚目的土地拍賣中,以華潤置地和中信集團為龍頭首的一個財團出價高於香港房地產開發商,購得了上海市中心的一塊地塊。

Gary Wen表示:“即使中國投資者活躍度減弱,但近期外資參與的交易價格仍很高。沒有抄底的說法,但考慮到中國大城市優質土地的稀缺,目前的價格相對未來幾年來說還算是便宜的。”

Translated by Vanessa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