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熱,蟄伏兩年的中國啤酒廠商也終於表現出色。青島啤酒(600600.SH;00168.HK)今年股價已經上漲15%(以美元計價),而華潤啤酒(00291.HK)和燕京啤酒(000729.SZ)同樣跑贏大盤。
股價上漲的背後是市場對啤酒提價的預期。本月初,青島啤酒表示,公司擬對部分產品進行價格上調,並非全部產品,以部分消化成本上漲壓力,擬漲價部分產品的平均漲價幅度不超過5%。幾天之後,華潤啤酒表示也將對部分產品適度調整價格,以舒緩成本的壓力。
投資者認為啤酒廠商們能夠在不刺激到消費者的情況下調整價格。在中國,消費者們願意為1499元/瓶(合233美金/瓶)的茅臺買單,以多幾美分的價格購買一品脫的啤酒又有什麼大不了呢?京東商城上一箱24罐裝的青島啤酒價格為115元。近期的產業聯合也給了啤酒廠商們更多漲價底氣。瑞銀集團分析師Christine Peng表示,在中國的33個地區市場中,有一半的市場都被比利時啤酒巨頭百威英博或者當地品牌佔據主導地位。
但是,有一些市場觀察者認為啤酒廠商不可能做到悄無身息地漲價。茅臺漲價,消費者也許會買帳,但是絕大多數的中國啤酒品牌可不敢這麼任性。因為啤酒漲價很容易讓競爭者搶走市場份額。
投資者與分析師們各持己見。青島啤酒股價上漲已經大幅超過盈利上修。
2018年1月,分析師們上修了對青島啤酒的盈利預期,但是該公司的股價卻上漲的更多。
啤酒價格真的沒彈性嗎?
遺憾地是,我們目前並不知道答案。冬季是啤酒銷售淡季,所以銷售資料裡並不能體現出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具體影響要到第三季度才知道。具體的財務資料也要到八月份才會公佈。
雖然目前啤酒提價對銷售的影響尚不確定,但是券商們卻是一片看好。
華泰證券:啤酒行業拐點顯現,利潤有較大增長潛力
面對增長持續低迷的啤酒需求情況,中國主流啤酒廠商已經開始從“增量思維”向“存量思維”轉變。生產端體現為停止產能擴張、資本支出縮減,華潤、百威、重啤等廠商主動採取關廠措施優化產能,2018年關廠速度可能超出市場預期。利潤端則體現為酒企積極推動消費升級,中檔酒銷量占比在7年間提高11個百分點,已然成為未來啤酒利潤爭奪的主戰場。其中,華潤在中檔酒市場份額已經接近30%,具備話語權推動費用收縮、利潤回收。
2017年底啤酒行業集體漲價應對成本壓力,預計漲價幅度達到10%左右。本次提價有利於酒企理順價格體系、提高管道利潤率,反映出龍頭對利潤的訴求和提高利潤率水準的決心。隨著提價工作的順利進行,促銷費用有望收縮,利潤水準將有較大增長潛力。如果未來成本繼續有上漲壓力,不排除酒企有繼續提價的可能性。
中信證券:關注提價持續性和龍頭業績訴求變化
首先,本輪提價來自現實性成本壓力。2017年以來包材、運輸費用等大幅提升,當採購長協定價到期進入調整視窗後,行業成本剛性壓力凸顯。
其次,行業競爭格局有向好改善的可能,或利於提價持續性。從微觀角度來看,消費升級改善了提價的微觀環境,隨著消費升級推動,消費者對主流啤酒產品的價格敏感度正逐步下降,小幅提價對管道動銷及銷量影響較低,如此前燕京提價後北京市場回饋銷量保持平穩。從中觀角度來看,隨著集中度逐步提升,省份市場格局也逐步穩定,一味低價高投入策略難以為繼,此次相繼提價也反映格局有向好改善可能。若後續品牌投入並未因此迅速加大,或可帶來提價的持續性效果。
最後,關注龍頭業績及戰略訴求變化帶來影響。國內啤酒行業除百威英博及嘉士伯外,仍以國企啤酒企業為主,國企體制下對業績訴求的變化或對行業帶來一定影響。隨著啤酒業務單獨上市,在央企加大改革力度背景下,未來或逐步加大對業績及利潤考核要求,後續關注因此帶來龍頭在價格及投入策略上的變化。
國元證券:建議積極關注啤酒板塊
啤酒板塊具有較大的消費升級提升空間,而整體提價有望開啟行業新一輪增長週期,建議積極關注。推薦具有行業龍頭規模優勢的青島啤酒,該股短期利好因素有:行業整體提價;啤酒消費升級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最近報告期,營收實現小幅增長,經營改善;推薦區域市場龍頭燕京啤酒,該股短期利好因素有:行業整體提價;國企改革預期。
國海證券:基於行業基本面和估值水準,維持行業“推薦”評級
2018年伊始,食品飲料板塊繼續向好,漲幅達5.02%。展望一季度,我們認為春節旺季行情值得期待,一方面2018年的旺季行情持續時間將延長;另一方面各酒企在年末控制出貨、理順價格、庫存較低,有望在春節期間迎來開門紅。主動去產能疊加提價預期,建議投資者積極關注啤酒板塊。近期,華潤、青啤、燕京相繼公告,由於包裝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漲,公司將調整部分區域產品價格。
此外,啤酒行業開始聚焦優勢市場、主動去產能。2018年百威啤酒將關閉國內部分工廠,如安徽、東北等省份的工廠;雪花啤酒也將關閉20個工廠;燕京啤酒會把一些僵屍工廠清理。我們認為雖然復興入股青啤對行業格局影響不大,但近期啤酒企業集體提價再疊加主動去產能,行業有望走出低谷,建議投資者積極關注。
Edited by Jennifer Lu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