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資訊

中大商學院研究發現數字盜版行為減少雖有助增加創意產出 但帶來始料不及的副作用

媒體拓展
2021-07-19 10:00

已收藏

此內容由媒體拓展提供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1年7月19日 - 長期以來,智慧財產權保護一直是中國與西方國家打交道時的一個癥結所在。儘管中國近年在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制度方面逐步取得了進展,但中國仍然受到實體和數位領域的冒牌翻版問題所困擾。在互聯網上,從電影到電視節目、音樂到書籍,盜版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損失,是中國當局持續打擊侵權行為的重點。



中國數碼出版業於2020年的淨收入約為206億元人民幣,並在全國擁有約五億零九百萬讀者。(圖片來源:iStock

對於蓬勃發展中的中國數字出版業來說,這些打擊網路盜版的努力至關重要。正如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抑制數位侵權行為的威脅可以提高原創作者的創作熱情,雖然這項舉措也伴隨著意外的代價。

該項新研究《數位盜版、創意生產力和顧客關懷:基於數位出版業的實證研究》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市場學系助理教授廖晨曦、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助理教授李曉琳及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教授謝迎合著,是首批就減少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如何能增加創意產出提供實證的研究之一。

要瞭解中國數字出版業所涉及的利害關係,可以中國網路出版業龍頭企業騰訊控股旗下的閱文集團為例。該集團在2017年創紀錄的首次公開募股中籌集了11億美元。據估計,數字出版行業在2020年的淨收入達到206億元人民幣,全國約有5.09億讀者。迅速發展的中國互聯網出版業萌芽於2000年初,其根基主要由包含古代神話和武術元素的奇幻小說組成。但時至今天,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涵蓋多種風格和類型的成熟生態系統。

與其他國家一樣,在中國,免費雲存儲服務在助長數位內容的盜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基於這個認識,廖教授和合著者們選擇聚焦於中國最大雲存儲供應商之一的新浪微盤在2016年終止免費服務這一事件的後續影響。免費雲盤服務的終止增加了數位盜版的成本,從而減少了網路作家作品被盜版的情況。這個事件的後果之一是原創作者們更有動力在寫作上付出更多努力。然而,並非所有的原創作者在免費存儲服務停止後都投入了同樣多的額外努力。


靠寫網路小說賺錢

跟世界其他地方一樣,在中國任何人都可以開展文學創作並在互聯網上發佈他們的作品,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通過寫作賺錢。在寫作生涯初期,有抱負的網路作者多數會通過自己在數位出版平臺上的註冊帳戶發表作品,以受益於平臺的影響力和流量。這種方式下,原創網路作者可自由地向平臺的讀者提供他們的作品。但在此階段,這些渴望成為作家的寫手們並不能通過自己的作品取得經濟收益。

只有當作品受讀者喜愛的程度達到一定水準時,數字出版平臺才會向寫手提供一份作品收入分成的合同協定。這份合同允許他們在平臺上向讀者出售他們的作品,並從其作品的銷售收入以及讀者在此基礎上額外支付的任何打賞性"小費"收入中獲得一定比例的分成。平臺和作者之間的實際利潤分配比例通常因合同而異。


不管是平臺簽約作者還是非簽約作者,他們通常都是以系列形式在平臺上發佈他們的小說。為了吸引和留存讀者,出版平臺鼓勵作者們儘量做到日更(即每天都更新作品)。非簽約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在其他的數位出版平臺上發表作品,但無法通過自己的作品取得任何收入。簽約作家則只能在與他們簽約的平臺上發表作品,而且通常只向讀者提供有限的章節以供免費閱讀, 通常是一本小說的前幾章。讀者如果想繼續閱讀該書,就必須購買其餘章節。每章的價格一般因篇幅長短而定。

有眾多忠實粉絲的成功網路作家通常能夠獲得豐厚的經濟回報。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是網上出版商起點中文網的簽約作家唐家三少。根據內地媒體發佈的排名,他在2017年從版稅中賺取了1.22億元人民幣。除了出版數位書籍產生的版稅外,許多作家還被邀請將作品改編成電視劇、電影甚至動漫系列,為他們的作品打開了新的盈利管道。例如,唐家三少的著名小說《鬥羅大陸》首先被改編成動畫片,最近又被改編成電視劇。

提升創意產出

廖教授和兩位合著者取樣分析了簽約與非簽約兩類作者所寫的近一千本書,分別以每本書的長度和讀者回饋來衡量作者創作產出的數量和品質。

結果顯示,簽約作者在新浪微盤結束免費服務後,在保持作品品質的情況下提高了作品產出的數量。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非簽約作者在作品產出數量上沒有表現出任何明顯的改善,同時創作品質也有所下降。

廖教授道:"很明顯數字盜版對簽約作者構成了重大的威脅,因為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收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新浪微盤關閉免費服務後,簽約作者在創作上表現得更加積極努力的根本原因。"

廖教授進一步解釋,由於不能像從前一樣通過免費的新浪微盤服務輕易地獲得盜版書籍,讀者們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回到正式授權的出版平臺,在那裡購買數位書籍。因此,除了從銷售中得到應有的報酬以外,簽約作者也不再需要與盜版競爭,從而可以集中精力盡可能寫出最好的作品,以此來和同一出版平臺上的其他作者競爭。這些作者的創作力因此得到提升。

然而,對於那些免費展示其作品的非簽約作者來說,情況並非如此。廖教授認為,由於他們的書在出版平臺上是免費提供給讀者閱讀的,本來就沒有從作品中取得任何收入,因此這些作者的生計不太可能受到數字盜版的影響。另外,廖教授推測,他們的創作品質下降可能是由於簽約作者有更多時間及精力投入寫作,令同平臺上各作品間的競爭加劇所致。


副作用

不過,研究人員發現,數字盜版問題的改善雖然激勵了簽約作者提高創作產量,但也同時導致了這些作者減少與讀者的溝通和互動。

讀者可以通過三種管道來激勵平臺簽約作者:購買他們的作品收費章節,給他們額外的小費進行打賞,或在作品下留言評論。研究發現,作品銷售收入和小費打賞都會促使簽約作者進行更多創作;但對激勵他們與讀者進行更多互動(譬如回復讀者評論和回謝讀者支持)則沒有影響。另一方面,讀者留言既能激勵作者增加作品產出,也能促進他們與讀者互動。

研究指出,在新浪微盤終止免費服務之前,簽約作家在與粉絲的互動中表現出更大的熱情,也許是因為他們希望通過來自於粉絲的小費打賞獲得額外的收入,並取得粉絲的支持以防止他們轉而閱讀其作品的盜版。

廖教授提醒道:"當讀者因為盜版作品而流失的威脅消失時,簽約作家與讀者交流的動力就減弱了,他們不像以前那樣在意提升支持者的閱讀體驗。這對出版平臺來說可能不是件好事,因為如果讀者體驗變差,就意味著流量會轉往其他地方。"

設計政策

廖教授和她的合作者們敦促出版平臺要意識到,當數字智慧財產權盜版的威脅下降時,簽約作家創作產出的提升可能會以犧牲讀者體驗為代價。因此,平臺可以考慮設計一個針對性的薪酬方案,鼓勵作家與粉絲保持活躍的互動。

對苦於新興市場缺乏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政策制定者來說,這項研究為宣導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提供了有力的證據。研究人員建議這些市場的決策者使用經濟激勵措施(例如提高盜版的成本)來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廖教授評論道:"許多新興經濟體正處於從'模仿'到'創新'的轉型過程中。任何形式的盜版都是對創新的打擊。智慧財產權需要得到保護,不然的話將扼殺創造力。"

資料來源:

Xiaolin Li, Chenxi Liao, Ying Xie. Digital Piracy, Creative Productivity, and Customer Care Effort: Evidence from the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Marketing Science. 0 (0). https://doi.org/10.1287/mksc.2020.1275

英文原文刊于中大商學院"中國經商智慧"網站:https://bit.ly/3w8pOwO


關於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

中大商學院成立於1963年,是亞洲區內首間開辦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和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課程的商學院。中大商學院由兩個學院及四個學系組成,包括會計學院、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金融學系、管理學系及市場學系。中大商學院共提供10個本科課程及18個研究生課程,包括碩士及博士課程,學院現有4,600逾名來自全球二十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學生。

中大商學院的EMBA課程在2020年《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百強排行榜排名全球第15位,而MBA課程則於在2021年排名全球第48位。中大的商界校友人數逾40,000人,為香港各商學院之冠,其中不少校友為政府和商界的領袖與精英。

詳情查詢,請流覽中大商學院網頁www.bschool.cuhk.edu.hk,或透過社交媒體追蹤我們的最新動態:

Facebook: www.facebook.com/cuhkbschool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cuhkbusinessschool

LinkedIn: www.linkedin.com/school/cuhkbusinessschool

WeChat ID: CUHKBusinessSchool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