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資訊

環保上市公司2017年進入“百億營收”時代 PPP項目“泡沫紅利期”已過

中国财富网
2018-04-12 10:48

已收藏

對諸多環保企業來說,2017年過得非常滋潤。

21世紀經濟報導統計發現,截至4月上旬,環保上市企業中的不少龍頭公司都已發佈2017年年報。

從營收來看,北控水務(00371.HK) 和光大國際(00257.HK)已穩坐“百億元營收俱樂部”,營收分別達到211.92億港元和200.43億港元。啟迪桑德(000826.SZ)、首創股份(600008.SH)則分別以93.58億元和92.85億元的營收拿到“准入證”。尚未公佈年報的碧水源(300070.SZ)和東方園林(002310.SZ),2016年營收分別為88.9億元和85.6億元,也有望進入“百億俱樂部”。

對於下一個“百億營收”的上市企業,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隨著我國環境問題不斷升級,不斷複雜化和系統化,未來誕生的“百億營收”級別的環保企業肯定越來越多,也將帶來新的商業模式。

而《關於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則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環保企業。

目前看來,環保企業仍然處於快速發展期,不過2017年導致環保行業快速發展的因素之一——PPP模式,在2018年的控制將更為嚴格。北控水務在年報中稱,今年預計新簽約300億元左右PPP項目,較2017年500多億元的簽約量減少了4成。

薛濤認為,環保PPP項目火爆度將減弱,工程導向公司的紅利結束,技術、運營、維護、績效等導向的公司,願意花成本建設自身能力的,將活下來。

百億級企業“多點開花”

若以1998年《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為起點,我國水務改革已走過20年。

目前,水務已成環保業投資最大的領域,也是“百億營收”企業的聚集區。“帝都雙雄”北控水務和首創股份皆主營水務,光大國際以水務起家,該業務壯大後已剝離為旗下的新加坡上市公司光大水務(新交所:U9E)。

據薛濤提供的統計資料,20年間,水務上市公司從10家擴至44家,平均營收從5.5億元漲到26.8億元。

目前環保業營收第一的北控水務,根據該集團2017年報,水務總設計能力為3138.8萬噸/日,去年共簽約11個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共計521.58億元。首創股份則是國內首個鎖定水務環保領域的國有上市企業,目前運營的重資產水務專案規模達到2308萬噸/日。

光大國際從水務起家,該業務已剝離為上市企業光大水務。光大水務去年收入35.92億港元,同比增長44%。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光大水務共持有94個水務專案,水處理規模534萬立方米/日。

在這三大公司年報中,除了國內市場,海外市場的開拓也不斷進行。北控水務在葡萄牙有24座汙水處理廠,澳門有1座汙水處理廠,新加坡有1座再生水廠,設計汙水處理能力42.72萬噸/日,營收2.91億港元。葡萄牙13座供水廠設計能力為3.6萬噸/日,營收2.285億港元。二者合計營收占總營收的2.45%。

光大國際首個海外垃圾發電項目,越南芹苴垃圾發電專案去年開工建設,預計今年建成投運。該集團行政總裁王天義還表示,“力爭用五年時間打造全球一流的生態環境企業”。首創股份則在年報表示,服務中國、新西蘭、新加坡等國家5000余萬人口。

除了水務領域,固廢領域也湧現一批環保上市公司。比如啟迪桑德,在其各項業務中,固廢占比最大。不過,2017年環衛則成為該集團增長最快的業務。

年報顯示,2017年新增城鄉環衛一體化業務運營服務合同235份,合同額合計約10.3億元,環衛收入從2016年的7.93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7.88億元,增幅高達125.39%,也因此成為啟迪桑德第三大業務。

“啟迪桑德的環衛業務佈局早,提前有所準備,加上作為全國性公司執行力比較強,因此專案落地多。除個別省市外,環衛專案幾乎遍佈環衛市場放開地區。”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新建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專案積累多,往往會遇到管理瓶頸。張新建表示,目前啟迪桑德通過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構建“環衛雲”,加上ERP管理,經營管理相結合,來突破這一瓶頸。“公司投入研發做環衛雲,這塊其實受資金限制,小公司可能做不到,但啟迪桑德這樣的體量成本攤薄開來相對小很多。”

對於下一步,張新建表示,環衛市場開放度還差很遠,未來一兩年的第一任務還是把規模做起來。全國三四百個專案要互相聯合,做到互聯、跨界、融合的互聯網環衛,再結合再生資源,兩網融合,同步推進。

“我們的定位是城市綜合服務商,環衛業務從垃圾清掃運輸擴大到綠化、路燈等方面,打造全面覆蓋市政相關公用設施養護維護業務能力。”張新建說。

環保PPP專案緊縮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在這些環保龍頭企業年報中,PPP是共同的關鍵字。

啟迪桑德去年的市政PPP業務合同數為5個,合同額總計28.7億元。過去三年,啟迪桑德共獲得37個PPP項目,總投資額達330億元。其中有穩定運營收入的專案占比約85%,9個專案入選國家財政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範專案名單。

首創股份所簽署的PPP協議已經涉及供排水、河道治理、固廢處理、園林綠化、海綿城市建設以及區域綜合環境治理等領域。

而光大國際行政總裁王天義本身就是業內知名的PPP專家。光大國際2017年報稱,集團“積極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的PPP合作,並促進PPP相關標準的制定和發展,以擴大本集團在PPP領域的影響力”。

北控水務可謂是環保領域的PPP專案大單專家。去年簽約的11個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平均投資47.4億元。其中,內蒙古包頭城市水生態提升綜合利用PPP專案,是繼北京通州水環境治理PPP專案後,又一個少見的百億級投資項目。

然而,經過了2017年的快速發展,進入2018年,各大環保企業的PPP項目或許將進入“收縮期”。

在年報中,北控水務預計2018年新簽約300億元左右PPP專案,並將更注重收取有收費來源的存量專案。據悉,這是因為項目清庫下,挑選項目需更加謹慎。

在4月2日的“2018(第十六屆)水業戰略論壇”上,北控水務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光透露了今年PPP項目投資方向:一是以北控水務500個工廠出發去找河,解決河的問題;二是正常投資外面的PPP項目,但會非常慎重,今年重點會投向華東地區、華南地區這些經濟相對比較發達,而且水污染治理正在發展中的一些地區。

另外,過去一年,PPP專案受到多項政策規範,被清庫的PPP專案中生態相關項目數量占4.6%。北控水務相關負責人在4月4日的業績後非交易路演上表示,192號文限制了央企投資PPP,92號文限制了明股實債,32號文限制了地方政府城投公司。這些限制反而使得北控水務這樣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將更有所作為。

“從去年年底來看,PPP專案的規範是一個值得肯定的積極工作,對整個行業包括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約束,都是一個很好的動向,對環保行業來說,也是一個利大於弊的解決方案。”首創股份總經理楊斌曾在3月1日的環保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對包括21世紀經濟報導在內的媒體表示。

薛濤表示,儘管有這些限制,但PPP還是會向前走。“不過,從宏觀角度來說,央地財權事權分配沒有清晰的結論,國家降杠杆等措施都會影響PPP專案的發展。而從PPP本身來講,過去三年的快速發展,形成了標準流程,也擴大了認知度,但同時伴隨著‘異化’和‘泛化’的問題。”

他指出,這一系列的規範政策相當於PPP“長得亂七八糟的時候給修剪修剪”,可以預見以後PPP項目不會像前幾年那麼火爆。

而對環保企業來說,整個大盤子下降,公司這塊的業績會面臨緊縮。“其中,技術、運營、維護、績效等導向的公司,願意花成本建設自身能力的,還能活著;而工程導向的企業只是追個風口,攬一波工程,做完就走,什麼都不留,它們的紅利期結束了。”薛濤總結稱,“需求旺盛時,什麼產品都有;需求不旺盛時,好產品才能活。”

對環保企業來說,經歷了2017年環保政策趨嚴和PPP項目大發展的雙重政策利好,如何在2018年進一步“修煉內功”,在做好主業之外開發新興領域,將是擺在環保上市企業面前的一個必答題。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