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宣佈神華和國電正式重組合並的重磅消息後,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30日下午在京召開媒體通氣會回應市場對重組熱點的關注。
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局長白英姿首先從面上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國資委等部門按黨中央和國務院部署積極穩妥開展央企重組整合工作的背景。
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局長白英姿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後有18組34戶央企實施了重組。下一階段央企重組將遵循市場、行業和企業發展規律,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一帶一路”倡議的總體需求,因時因企採取不同的方式進一步推進央企重組工作。“總體上不設時間表和數位目標,成熟一戶、推進一戶。”
五年來18組34戶實施重組
在國企改革“1+N”大的政策框架下,國資委等部門也配套出臺了多份檔。其中,去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央企結構調整和重組的指導檔(56號文)成為國企改革從政策設計到微觀實施的過渡標誌之一。該檔明確提出將“四個一批”(鞏固加強一批、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作為推進央企結構調整和重組的重點工作,文件還就“重組整合一批”強調了四項關鍵任務。
白英姿介紹,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央企重組作為國企改革的工作重點之一,“自2015年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率先啟動重組合並為中國中車之後,寶鋼和武鋼、中國遠洋與中國海運、神華集團和中國國電等18組34對央企實施了重組。中央企業數量從117戶調整到了98戶。”
在央企重組的模式方面,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在上述18組34戶央企中,主要的重組方式包括橫向的強強聯合、縱向產業鏈上下游之間、以及打破企業邊界的專業化重組三種。
比如,去年實施的寶鋼、武鋼合併而成寶武集團,就是橫向強強聯合重組的典型。2011年以來,由於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國有鋼鐵企業由於債務負擔重、人員包袱沉重等原因紛紛陷入困境。
重組減少了同質化競爭,改變了市場格局,也同樣帶來了改革的紅利。寶武集團副總經理胡望明在發言中透露,實施重組後,寶武集團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04億元、利潤總額8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1%、100%。而寶鋼股份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業績也開創七年來新高,公司利潤同比增長58%。不過,今年鋼鐵行業的業績整體明顯改善。
同樣,在其他16對央企重組案例中,無論集團經營業績,還是業務整合都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例如,國家電投今年上半年實現利潤總額32億元,位居五大發電集團首位;中國遠洋海運2017年上半年實現利潤總額101億元,同比增長10.3%,集裝箱、油品、散貨、特種貨、旅客五大航運公司全部扭虧為盈。
通過重組整合,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集中,中央企業的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明顯提升。截至目前,國有資本在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交通運輸、電信、煤炭等企業的占比達到80.1%,整體佈局更加優化。
不僅業績提升業務協同,央企重組還有效助力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產能等任務的完成。例如,寶武集團2016年“去產能”997萬噸,占中央企業總量的98.52%。在此基礎上,寶武集團今年上半年進一步完成壓減300萬噸,累計已達到三年化解目標的84.1%,全年預計壓減545萬噸,力爭將去產能任務的三年目標在兩年內完成。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30日晚向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從寶武,到中遠海運,再到28日最新公佈要重組的神華和國電,可以看出十八大以來,央企重組和國企改革的進程在不斷加快。“尤其是2015年下半年以來,重組頻率明顯提升,而且規模和力度都很大,改革的重組紅利已經初步顯現出來了。”
李錦還指出,在重組物件的選擇及執行方面,“也由過去拉郎配式的重組逐漸向市場化‘自由戀愛’過渡。這一輪實施完成的重組案例,也有望為下一階段的央企重組及國企改革起到示範作用。”
下一階段重組更注重效果
“央企重組可不是拍腦袋。”白英姿在採訪中向21世紀經濟報導感慨,儘管看上去18組34戶數字很簡單,“從醞釀到制訂重組方案,再到實施,央企重組的過程真的是困難重重。”
在央企整合的困難中,首當其衝的是集團總部整合難。首先,要考慮機構精簡減少層級,其次還要考慮領導幹部任命安排,此外還有如何更有效地提升管理效率。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中國遠洋海運針對原企業總部分別設在北京和上海的情況,打造了“職能部門(上海)+共用中心(北京)”的新模式。中國遠洋海運共設職能部門13個,較重組前減少55.2%,員工249人,減少55.5%。
總部整合完,還有上市公司的重組整合。白英姿表示,“上市公司層面的整合涉及監管政策和資本市場,各方高度關注,操作極為複雜。停牌時機、資訊披露、股東大會表決等關鍵環節都要注意,確保依法合規操作。中國遠洋海運在深入利弊分析後,選擇了通過資產置換打造4家專業上市平臺的方案,為重組成功奠定了基礎。”
業務整合是協同效應能否充分發揮的關鍵。實施重組的試點央企,就通過多層面的實踐,探索出了同類業務橫向整合、產業鏈縱向整合、區域化整合、歸核化整合等四種模式。此外,央企重組的困難中,還包括如何安置富餘員工,保障員工轉崗不下崗,以及如何妥善解決債務問題等。
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則認為,“央企重組其實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是今天實施了重組這事兒就完成了。一般都要3到5年之後,企業才能實現各個層面的整合融合,繼而實現1+1>2的重組效果。”
對於下一階段央企重組的計畫和重點,彭華崗強調:“央企重組中,數量並不是最終目的。對下半年或下一階段的央企重組,不設時間表或數位目標。”彭華崗還進一步解釋稱:“我們下一步將更加注重重組的效果和品質,而不是戶數從98變成多少戶。我們要追求的是如何讓央企的戰略定位更準確,功能作用更有效的發揮、如何讓央企的佈局結構更合理、國有資本的效率如何進一步提高。我們希望打造的是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白英姿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下一步央企重組將圍繞“五個聚焦”來開展。五個聚焦包括: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精幹主業、聚焦做強做優做大、聚焦行業健康發展及聚焦創新能力的提升。其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成下一階段央企重組改革的主線。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