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 觀點

​學者認為疫情讓亞洲重塑多元和韌性

新華絲路網
2020-08-13 10:43

Already collect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7月28日發表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首席經濟學家許和意題為《亞洲全球價值鏈前途如何?》的文章稱,在貿易緊張、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衰退的背景下,全球價值鏈正在經受前所未有的考驗。一些令人不安的問題在亞洲經濟體出現。 

未來幾年,亞洲全球價值鏈的重組將由三個關鍵因素決定。 

首先,隨著美中競爭繼續加劇,生產活動將轉移出中國。美國實施的關稅和其他經濟制裁將導致眾多企業將生產活動從中國轉移到其他亞洲國家,尤其是東盟國家。 

其次,新冠肺炎疫情讓亞洲地區重新重視多元化和抵禦衝擊的能力。 

各國和各大企業將設法降低在生產活動和供應方面受衝擊時的脆弱性,包括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廣泛價值鏈中斷。但是,由於完全自給自足幾乎不可能實現,答案就在更大程度的多樣化。無論是關鍵產品還是關鍵製造部件,在保持充足儲備的同時,讓供應來源多樣化是防止供應中斷最可靠、最具成本效益的辦法。 

第三,經濟增長和抵禦衝擊的能力需要技術支撐。儘管當前形勢不佳,但全球轉向技術驅動的“新經濟”趨勢不會中斷。隨著經濟發達程度提升,創新和創造力帶來的紅利將提升。 

當服務業成為製造業的重要推手以及經濟增長和就業的推進器時,運用技術創造新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將決定競爭力。具備技術優勢的國家將能夠以更低成本更順利地應對和管控供應中斷問題。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數位技術的應用和向新經濟的轉變,儘管這麼做確實存在潛在的網路安全威脅。 

在這個逐漸展開的故事中,有幾條線索讓人想起1985年廣場協議之後亞洲的形勢發展。我們會看到歷史重演嗎?答案是會,也不會。 

今天的美中貿易緊張導致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削弱了中國產品的競爭力。這可能促使企業把生產活動從中國轉移到東盟國家以躲避關稅。由於生產活動集中在中國,對供應中斷的擔憂加快了這個進程。 

但這次的情節有一些不同。除了“亞洲工廠”的名頭,隨著本地區內需的增長,“亞洲購物者”也聲名鵲起。亞洲也在擴大與世界其他經濟體的聯繫。亞洲地區快速的收入增長造就了龐大的中產階級。日益富裕的亞洲如今是本地區和全球商品和服務需求的主要來源。該地區不再只是生產對西方出口的商品———它已經成為自身產品和其他全球產品的最大消費市場。 

隨著地區供應鏈日益強大,隨著區域內商品和服務貿易需求的增加,亞洲一體化將進一步推進。例如,該地區迅速壯大的中產階級隊伍推動了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旅遊業繁榮。亞洲消費者對智慧手機、無人機、線上遊戲和智慧電器等高端電子產品的需求也在增長。 

該地區還利用與南亞、中東、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現有聯繫和建立新聯繫,不懈地努力開發新增長動力。亞洲國家正在協商並形成自由貿易協定、雙邊投資協議和更廣泛的經濟夥伴關係。 

亞洲國家認識到,必須通過提升技術基礎和人力資源以及加強國家之間的聯繫來升級產能。為了支持這個戰略,亞洲國家正在建設基礎設施,促進跨境生產和貿易,並加強互聯互通支持數位技術發展。 

最重要的是,該地區認識到地區一體化和全球化相容發展的必要性。亞洲國家強烈意識到,完全“自給自足”不可能提高應對供需衝擊的能力。當跨境生產網路中的某些節點遭阻塞時,其他節點就會得到啟動。當一些出口市場遭受衝擊時,全球市場就能提供緩衝。 

全球化仍將繼續———亞洲仍將是其最有力的支持者之一。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