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今天,國企改革頂層方案還待字閨中,大多數國企和國資監管部門領導只能用“正在研究”來描繪和憧憬;鮮有人料到,隨後的央企整合會潮水般湧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將國企改革納入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版圖。
厚積薄發,銜枚而進,經過充分醞釀和激蕩的國資改革,正在不知不覺中,砥礪前行。
規模高達119萬億元的國有資產,在新的改革征途上,如何迸發新活力、創造新機遇,正是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的眾議之題。兩會期間,一些改革試點央企負責人、國企高管、國資專家、地方國資監管部門領導等多方人士接受了上證報記者採訪,清晰勾勒出了一幅國企改革機遇圖。
“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更好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這一“十三五”國企改革的使命將重塑中國經濟新格局。
國企改革納入“供給側改革”版圖
3月5日,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歷史性地將國企改革列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用“大力推進、攻堅戰”等詞彙聚焦2016年的七項任務。其中第一任務,就是推動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結構調整,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簡稱“三個一批”)。
對此,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6年國企改革的機會主要體現在“去產能”方面,大型國企尤其央企要更多擔責兼併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中國建材的實踐印證了這一觀點。中國建築材料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告訴記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做的是解決很多行業面臨的產能過剩問題。中國建材近幾年一直在進行聯合重組,已並購了上千家工廠,4億多噸水泥產能,使得行業集中度大幅增加。”
他坦言,“大規模聯合重組加大了集團的財務成本,有些不重組的企業日子反而比我們輕鬆,但是為了產業轉型升級,央企責無旁貸。”
除了大央企收購小公司,央企巨頭之間的合併重組也在加速前行。
2015年,國務院國資委已推動了12家央企重組整合,使得其監管的央企已由112家減至106家。這其中,五礦中冶、中遠中海、招商局和中外運長航等重組都在呼應“供給側改革”邏輯。
並購重組已進入活躍期,這也是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的觀點。
在李錦看來,在一定時期內,並購重組將成為國企改革發展的中心樞紐,強強聯合、拆分重組、混合參股、關停並轉、鏈條重組等多種方式的並購重組案例將持續湧現。下一步,處於競爭性行業、產品同質化高、國際競爭激烈的央企,最有可能發生集團層面的合併。一些在國際競爭中缺乏優勢的產業,也可能通過兼併重組來培育新的核心競爭力。
具體哪些行業將成為國企兼併重組的重點?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認為,主要是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玻璃、有色、船舶、航運等產能過剩行業。
除央企外,地方國企的並購重組同樣站上“風口”。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認為:“在盤活資產的內生驅動及供給側改革的外部推動下,地方國企的改革步伐會加大,混改、整體上市也將迎來大動作。”
今年地方兩會的資訊顯示,上海、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山東、河北、河南、吉林、寧夏、新疆等十餘省份均部署了2016年地方國企改革工作,提出要加速重組調結構、清退落後產能、推進資產證券化和股權多元化,以及試點投資運營公司模式等。
在地方國企重組中,記者發現,引入央企“靠強做大”的模式備受青睞。
據江西省國資委主任陳德勤介紹,在其主導的五大集團戰略重組中,三例採用了“靠強做大”的策略:引進央企中電海康集團重組鳳凰光學集團,引進北汽集團戰略重組昌河汽車,引進北京通航公司重組江西直升機投資公司。
2月底,國務院國資委率多家央企和中央金融機構南下,與廣東省政府簽署了廣東—央企“十三五”戰略合作協定,成為新年央地合作的重要開篇。
在改革中,國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將賦予地方更多國有企業改革自主權”。國務院國資委也在今年初的2016年度會議上,提出了“基層首創精神”,鼓勵“相關企業要大膽探索”,要求各地國資委“充分發揮基層首創精神”。
新老改革試點精耕細作
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之前,國務院國資委披露了“十項改革”試點落實計畫,而2014年7月確定的首批“四項改革”試點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這意味著央企層面的市場化改革,進入多點競發的精耕細作階段。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國資委原副主任黃淑和表示,當前國企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在體制機制上,要加快出臺具有操作性的國企改革配套政策,推進十項改革試點落地,並積極利用資本市場,通過上市、資產證券化等方式來搞活體制機制。
近日,記者在採訪多家新老試點公司董事長時瞭解到,“董事會授權”可謂目前最具推廣面的一個改革項目。
在資深國資國企改革專家張喜亮研究員眼中,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現既定目標的關鍵是人。如果沒合適的人來落實,再好的設計也難變成現實。開展落實企業董事會職權、市場化選聘經營者、職業經理人制度、員工持股等試點工作,實質上都要解決人的問題。
首批“四項改革”試點企業已經交出了答卷。
“董事會授權試點企業”新興際華集團董事長劉明忠告訴記者:“我們的總經理已經由董事會進行選聘,採取崗移薪變的政策。在用人考核上,凡是利潤指標未達70%及格線的企業總經理將一撤到底、從頭做起。一年完不成就下來,三年任期滿了考評不合格就不再聘用。並且,我們的勞動合同也解決了經理人‘出’的問題,市場選聘來的就要回到市場上去。”
對於未來業務結構調整,劉明忠告訴上證報記者:“除了鑄管、後勤軍需品、紡織、裝備製造這四大板塊,我們還有產權投資運營業務,以後集團層面將作為投資公司,二級公司是運營公司,三級企業是生產經營平臺。未來業務板塊要有進有退,大的方面不會縮減,但是細分領域要對低效無效資產進行整合,同時產權投資板塊專門做新興產業的投資。”
同為董事會授權試點的中國節能董事長王小康也表示:“下一步我們仍將在董事會授權改革、決策權、用人權、薪酬管理權等方面繼續深化制度建設。”
當然,最受矚目的還數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試點。繼2014年國投和中糧入選“投資公司”試點後,今年“運營公司”試點終於破題,選中誠通集團和國新公司作為該項試點。但是投資與運營公司的本質區別是什麼?外界很難看透。
“正在加緊制定改革試點方案”的誠通集團董事長馬正武在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時釋疑了其中的區別:雖然二者都跟資本有關,但是投資公司更關注產業戰略控制,包括產業發展、產業整合、產業控制等,並且投資公司的產業屬性會相對鮮明;運營公司則更關注資本流動,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結構調整。
實際上,十年前中國誠通就已成為首批“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試點,當時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困難企業、處置不良資產。“本次成為十項改革中的運營公司試點則要求更高,內容更豐富。”馬正武告訴記者。
根據十項改革試點規劃,今年國務院國資委還將選3-5戶企業開展投資公司試點;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壟斷領域開展混改試點示範,並於上半年確定首批試點企業。
數十萬億民資興趣激發
“我昨天非常激動,喝了一杯紅酒。”一民營企業家委員在政協小組討論時說,“因為看到‘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裡說,要鼔勵非公資本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這在之前是很難實現的。”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大幅放寬電力、電信、交通、石油、天然氣、市政公用等領域市場准入,消除各種隱性壁壘,鼓勵民營企業擴大投資、參與國有企業改革。
李錦也說,“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關於混改的提法頗有新意,即鼓勵民企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這點在商業輕工領域早已突破,現在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民企進入六大行業,而且對市場准入用了“大幅放寬”四個字,提法引人注目。
“這六大領域如果放開,將引起幾十萬億社會資本的興趣。”他判斷。
張喜亮則認為,國有企業積極穩妥地實施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對於國家經濟結構的重塑具有革命性的意義。確保戰略安全領域的企業實行國有控股,其他都可以按照市場規律,允許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股權多樣化,國有資本或控股、或參股、或退出。其中,非國有資本控股是國有資本退出的市場化行為,對於那些需要國有資本退出的國有企業,實施股權結構的改革,一方面有利於國有資產的保值甚至是增值,一方面也有利於保持勞動關係和社會的穩定。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