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氣候、疫情、經濟--二十國集團羅馬峰會看點掃描

新華社,羅馬
2021-10-29 14:57

已收藏



新華社羅馬10月29日電(國際觀察)氣候、疫情、經濟--二十國集團羅馬峰會看點掃描

新華社記者周嘯天 陳占傑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六次峰會將於10月30日至31日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行。作為本次峰會的東道主,義大利方面宣佈會議將重點討論應對氣候變化、新冠疫情以及全球經濟復蘇等議題。

分析人士認為,今年以來全球人道主義形勢日趨嚴峻,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應對氣候變化迫在眉睫,二十國集團機制已召開2次領導人特別峰會和約20場部長級會議討論全球性問題。此次峰會作為"收官"會議看點頗多,外界期待各方就重要全球性問題取得重要成果。

(小標題)氣候變化:目標一致 方案自主

G20成員包含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二,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80%。《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開幕在即,G20成員關於氣候變化的立場與行動方案,對聯合國氣候談判取得成果和加快實現氣候目標十分重要。

目前,世界多個主要經濟體已就應對氣候變化提出明確行動方案,但各國之間經濟、能源結構迥異,能源轉型方案也不盡相同。中國宣佈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巴西將在2030年前杜絕非法砍伐森林,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俄羅斯正在考慮設定2060年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性。印度是世界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國,但尚未宣佈計畫何時實現碳中和。歐盟的目標是到2030年碳排放相比1990年水準減少55%,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

義大利國際社會科學自由大學教授拉斐爾·瑪律凱蒂認為,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當下面臨的最重要挑戰之一,但考慮到各國處在不同發展階段,各國應當採取自主的應對策略。G20峰會為各方提供對話平臺,為後續會議和未來決議做好鋪墊。

新冠疫情:著眼未來 消除"免疫鴻溝"

新冠肺炎疫情繼續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目前全球累計報告接種超過68億劑次新冠疫苗,完全接種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但低收入國家獲得的疫苗總量不到全球疫苗總量的0.5%,急需獲得疫苗。世界衛生組織此前表示,要實現到2021年年底為所有國家約40%人口接種新冠疫苗、到2022年中期將接種人口比例提升至70%的全球新冠疫苗接種戰略目標,將至少需要110億劑疫苗。目前全球疫苗產量接近每月15億劑,相關國家應避免限制出口或超量囤積,只要公平分配,就有足夠疫苗產能來實現這一目標。

G20成員在疫苗研發、生產與接種數量方面均處於領先地位。9月舉行的G20衛生部長會議同意共同致力於建立應對新冠等疫情的國際合作機制,確保國際社會對類似衛生事件做出迅速反應,促進各國享有診斷、治療和接種疫苗的公平。具體舉措與最終決議,將在本次峰會上討論通過。

義大利媒體撰文分析認為,各國已經充分認識到,新冠肺炎等傳染性疾病會對各國和全球安全造成威脅,因此需要在國際衛生安全機制層面做出變革,而G20峰會正是完成這一任務的恰當時機。

羅馬大學教授朱塞佩·德阿爾坎傑利表示,G20在幫助疫苗公平分配上大有可為,它能比七國集團等組織做得更多。

經濟復蘇:探討化解疫後潛在危機

當前,世界經濟恢復呈現兩極分化趨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發達經濟體產出將在2022年恢復到疫情暴發前預測的水準,到2024年還將稍稍超過疫情前的預測水準,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到2024年仍將比疫情前的預測值低5.5%。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克勞福德公共政策學院訪問學者亞當·特裡格斯撰文指出,世界經濟正面臨雙速復蘇問題,富裕世界經濟過熱,貧窮世界停滯不前。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貧富兩個世界很快就會開始向對方輸出問題,形成危險的回饋迴圈。

分析人士預計,作為經濟領域的重要國際多邊平臺,G20峰會將重點討論解決疫情後全球經濟發展的潛在危機,而應對經濟雙速問題應是其首要任務。另外,本次峰會還將討論跨國企業稅率、數字轉型、基礎設施建設等議題。

瑪律凱蒂表示,G20聯結東西方主要經濟體,既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參與。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廣泛支持,幫助其提高疫苗接種率、增加財政空間和重建衛生系統,將是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蘇的重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