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張泉
近年來,中國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體系,取得顯著成效,將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供重要支撐。
跨越式發展 一批優秀期刊躋身世界一流陣營
《園藝研究》登頂學科榜首,《國家科學評論》《光:科學與應用》《鎂合金學報》《畜牧與生物技術》位居學科前三,《細胞研究》影響因數超過20,進入全球百強,連續十年蟬聯生命科學領域亞洲第一。
這是近年來中國科技期刊辦刊品質與國際影響力快速提升的縮影。
長期以來,中國科技期刊整體而言多而不強,國際顯示度偏低,與國家科技實力和科研產出水準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全球科技傳播體系加速重塑,也為中國高水準科技期刊建設提供了良好機遇。
2019年,中國科協等七部門聯合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畫,遴選22種領軍期刊及228種後備梯隊重點建設,同時每年支援創辦30種高起點新刊,建立動態監測、專家點評、培訓交流等各項機制,對標世界一流水準,推動期刊跨越式發展。
目前,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畫入選期刊已有29種期刊學科排名進入國際前10%、12種進入前5%、8種期刊進入學科排名前5,還有24種高起點新刊成功創刊,覆蓋人工智慧、航空航太、能源材料、生物醫藥等多個前沿熱點領域。
"擁有一批國際一流的科技期刊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傳播平臺是科技強國的重要標誌之一。我國飛速增長的學術產出為辦出中國品牌的一流期刊增強了底氣。"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楊衛院士說。
薈萃科學發現 越來越多優秀成果在中國品牌期刊發表
2020年2月,《細胞研究》發表了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的重要研究成果,這是全球第一個發表在同行評審的期刊上的針對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物篩選的實驗性研究成果,目前已有超過120萬次的流覽量。
"2018年之前我們很少能搶發到如此受關注的熱點研究成果。"《細胞研究》編輯部主任程磊說,《細胞研究》採取了專業科學編輯負責制的運作方式,科學編輯的核心工作是和科學家進行順暢的學術溝通,為作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從而吸引到優秀的稿件。
能否爭取到高水準成果的首發權,是科技期刊品質和影響力的直接體現。近年來,中國一批期刊在辦刊理念、標準規範等方面快速與國際接軌,開放辦刊邁出堅實步伐,品質品質和傳播能力快速提升,以往大部分中國作者的國際科技論文發表在國外期刊上的狀況正在扭轉。
"西湖大學/復旦大學發現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新受體""中國高超音速發動機`突破美國研究遇到的瓶頸`""研究發現低致死率非洲豬瘟基因II型自然變異流行株""突破學術界和工業界傳統認知,解決聚氯乙烯生產中汞催化劑的流失和環境污染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優秀科研成果在中國品牌期刊發表。
2020年,ESI頂尖論文全球排名前100的機構中,有78家機構在中國領軍期刊發文共計1965篇,較2019年增長39%。
引領科技發展 堅持"四個面向"凝聚科研攻關力量
高水準科技期刊擔負著引領科技發展的重要使命。"中國科技期刊要堅持`四個面向`,以服務科技強國建設為根本。"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說。
《工程》通過資料採擷和專家研判,遴選最新前沿交叉熱點,邀請相關領域的優秀科學家組稿。針對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等重大問題,組織了"稀土永磁材料""碳中和前沿研究""清潔電力"等專題,引發相關領域的關注與探討。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國家科學評論》共發表20余篇相關文章,內容涉及新冠病毒演化、無症狀傳播、新發地新冠肺炎疫情溯源等重要成果。其中,北京大學陸劍團隊關於新冠病毒進化的論文引發科學界和媒體熱議,被國外228家媒體報導321次,微博閱讀量超過7.1億次,討論5.5萬次。
與此同時,大量科技期刊組織發表了一系列中國本土特色研究成果,例如,"推進綠色鐵路工程建設,促進中國鐵路可持續發展""我國蝗蟲綠色防控技術體系集成與應用""南海北部海底滑坡相關災害分區""`橘生淮北則為枳`背後有玄機"等,對相關領域發展起到良好促進作用。
"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畫的支持,在加強科技期刊的學術引領力、樹立`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價值導向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項昌樂表示,期待科技期刊在把中國建成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征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