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中國多方努力保護瀕危動物綠孔雀

新華社,昆明
2020-04-27 15:04

已收藏


新華社昆明4月27日電(記者趙珮然 嶽冉冉)最近,中國的"國寶"綠孔雀在人工繁育上取得了喜人進展。

一個多月沒去綠孔雀繁育基地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楊曉君欣喜地發現,去年底開始籠養的純種綠孔雀產了20多枚蛋。

野生綠孔雀在中國的數量太少了,已不足500只。20多枚蛋,就是新生命的希望。"在野外,綠孔雀一年只繁殖一次,一窩下3至5枚蛋,而且它們膽子又小,一點風吹草動就棄巢逃跑,所以,能孵化出一隻健康的綠孔雀概率很低。"楊曉君解釋道。

楊曉君的團隊在去年底收集了6只純種綠孔雀進行人工繁育,通過遷地保護和人工復壯的方式,為野化放歸提供種源。

綠孔雀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於2009年將綠孔雀的保護等級上調為"瀕危"。

從漢樂府名篇"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到中國絲綢博物館珍藏的孔雀紋錦;從敦煌莫高窟上的壁畫到清代官帽上的孔雀翎;從明代畫家的《杏花孔雀圖》到中國贈予聯合國的國禮"盛世歡歌"景泰藍瓶……中國傳統文化與這一神話中鳳凰的原型,有"百鳥之王"之稱的綠孔雀緊密相連。

楊曉君說,歷史上,中國兩湖、兩廣、雲南和西藏等地都曾有綠孔雀分佈,至20世紀90年代,中國境內僅在雲南有分佈,種群數量估計為800至1100只。然而在過去20多年間,國內關於綠孔雀的野外調查資料幾乎為空白。

2009年,雲南省編制了《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和緊急行動計畫》,將綠孔雀列為優先保護的重點物種,組織實施了一系列拯救保護行動。2018年發佈的《雲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將包括綠孔雀在內26種珍稀物種的棲息地劃入生態保護紅線。截至2019年,雲南省已投入綠孔雀拯救保護專項資金1100多萬元,實施綠孔雀種群監測體系建設、棲息地管控、補水點和食源地建設等就地保護項目。

科研機構也在調查綠孔雀種群及棲息地。2018年,通過數年調研,中國科學家終於摸清了綠孔雀的家底--它已在中國60%的分佈區消失,目前僅存于雲南22個縣,野外種群數量不足500只,並陷入棲息地喪失、生境破碎化的窘境。

可喜的是,雲南元江中上游地區,特別是楚雄州雙柏縣和玉溪市新平縣依然保存了一定數量的綠孔雀種群,及較大面積的適宜棲息地,部分自然保護區內雛鳥存活率極高。

"這為保護和種群恢復奠定了基礎,綠孔雀實現種群增長和復壯很有希望。"楊曉君說。

除了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的努力,環保、公益組織等民間力量也加入了綠孔雀保護行列--綠孔雀公益廣告出現在北京地鐵的燈箱廣告中;隨後又走進了全國七百多家電影院;"綠孔雀保護音樂會"在昆明劇院舉行。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預防性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雲南綠孔雀"公益訴訟案一審於3月宣判:立即停建戛灑江一級水電站建設專案,因其在現有環境影響評價下有可能會對綠孔雀的生存造成嚴重損害。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世界自然遺產專家委員會專家聞丞說:"通過社會各界的長期努力和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如今綠孔雀保護深入人心。盜獵綠孔雀幾近杜絕,綠孔雀保護社區的建立,使部分同域分佈的其他野生動物獲得庇護。綠孔雀的保護為未來依法保護更多珍稀瀕危動物,提供了範例。"

多位鳥類專家表示,停建水電站並不是綠孔雀保護的終點,未來仍需加強基礎研究、持續投入、探索完善社區保護,進行人工繁育、馴養和野化放歸等措施,才能真正實現"孔雀東南飛"的願景。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