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特雷莎·梅:成也"脫歐" 敗也"脫歐"

伦敦
2019-05-24 21:28

已收藏

新華社倫敦5月24日電(天下人物)特雷莎·梅:成也"脫歐" 敗也"脫歐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桂濤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24日說,她將於6月7日辭去保守黨領導人一職,但將留任首相至保守黨新領導人產生。 "我將很快離開這份工作……能為自己熱愛的國家服務是自己的榮幸。"含淚發表聲明後,她轉身走回唐寧街10號首相府。 正式卸任首相後,特雷莎·梅的照片會出現在首相府內的石質大樓梯旁。那面牆壁上掛著歷任英國首相的簽名畫像或照片,裝裱在黑色鑲金邊的相框中。特雷莎·梅將是其中第二張女性面孔。 )"脫歐"巨浪將她推入首相府 有人說,特雷莎·梅是繼柴契爾夫人之後英國政壇第二個"鐵娘子"。她強硬堅毅、百折不撓,被媒體稱為"鋼鐵般沉著的女人"。 特雷莎·梅1956年10月1日出生,是牧師的女兒。從12歲起,她每週末在保守黨辦公室幫忙做事,並決意要從政。在牛津大學讀地理專業期間,她是大學辯論會主席,不少同學都知道她的夙願是當上英國女首相。 上世紀80年代起,特雷莎·梅正式投身政治,從保守黨基層一步步攀登。她先後擔任市議員、議會下院議員,2010年被任命為內政大臣,在這個"高難度"崗位上幹了6年。 2016年7月,全民公投的巨浪把英國推入"脫歐"風暴,也把原本無緣相位、時年已59歲的特雷莎·梅送入唐寧街10號,她因此被稱為"脫歐"首相。 "我們正經歷英國歷史上一個重要時刻。公投之後我們面臨著國家巨大變革的時代。我們是大不列顛,我們將迎接挑戰。"她在就職演說中語氣堅定。公眾期望她能最大程度彌合黨內分歧,在與歐盟的談判中為英國爭取最大利益。她肩負重任迎難而上,展現出不讓鬚眉的務實與堅韌。 上任後不久,她在一個月內旋風式訪問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多個歐盟成員國,強調英國將來即使脫離歐盟,仍會十分重視與歐盟的關係。她還先後到訪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向三個地方政府重申英國在"脫歐"談判中將盡力維護地方利益。 特雷莎·梅幾年前被診斷出患有I型糖尿病,卻照樣日日處理繁重公務,在公眾面前神采奕奕。她發起提前大選卻導致保守黨失利,但她痛定思痛,擦乾眼淚為聯合組閣努力奔走;面對輿論對她領導"脫歐"不力的指責,她與歐盟代表徹夜談判,然後啞著嗓子對議會發表講話;她腹背受敵,挺過黨內和議會內多次"逼宮"與不信任投票。 英國廣播公司政治事務助理編輯諾曼·史密斯曾直言,特雷莎·梅的韌勁不可小覷,內閣會議桌周圍有多少人倒下,而她還站在那裡。 逆水行舟三年無力挽狂瀾 有人說,特雷莎·梅是個不幸的首相,掌舵三年,多在逆水行舟。 連續發生的恐襲重挫選民對保守黨的信心;倫敦葛籣費爾大樓火災致死80多人令民眾不滿;自信滿滿提前舉行議會大選,卻導致保守黨在議會下院失去絕對多數;她領導的政府在過去兩年內相繼有20名高官因"脫歐"辭職,被諷為史上最不穩定的內閣…… 最令她遺憾的是,她力推的"脫歐"協議被議會連續否決,英國順利"脫歐"未能成為她的政治遺產。特雷莎·梅24日說,自己竭力全力,但依然無法帶領英國完成"脫歐"大業。 輿論質疑她在"脫歐"問題上的立場變化。當選前她是低調的"留歐"派,成為首相後她不得不扛起"脫歐"大旗,放出"無協議`脫歐`好過壞協議`脫歐`"的豪言,表明"硬脫歐"立場。但在重重現實壓力面前,她最終只能拿出一份"軟脫歐"協議。為了推動這份協議通過,她表示"願以相位換協議",但最終還是被否。 "脫歐"之戰令她內外交困。與她談判的歐盟官員對她不滿;保守黨同僚、前外交大臣詹森等人公開反對並準備替代她;媒體幾乎每天都有嘲諷她的報導或漫畫;3月份公佈的一項民調顯示,57%的英國人不認可她的工作。 曾經支持特雷莎·梅競選首相的保守黨下院議員安娜·蘇布裡說:"她可能會是英國歷史上最糟糕的首相之一。她原本可以做得更好。" 也有人對她表示同情。倫敦市長薩迪克汗說,保守黨內部分歧、"脫歐"派與"留歐"派之間的爭鬥,令特雷莎·梅的首相生涯充滿挑戰,"她的工作太難"。英國前首相卡梅倫說,特雷莎·梅為國家不辭辛苦,應該被感謝。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