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哈佛、麻省兩教授分享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中国证券网
2016-10-11 11:00

已收藏

北京時間10日17時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了2016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來自美國兩所高校的教授奧利弗·哈特和本特·霍爾姆斯特倫分享這一殊榮,將他們引領至領獎臺的是他們在契約理論方面的研究貢獻。

“我淩晨4點40分就醒了,然後就想,現在還沒有通知,今年的得獎者可能不會是我了。但是很幸運,我的電話鈴聲響了起來。”奧利弗·哈特在得知獲獎後說,“我的第一反應是擁抱我的妻子,叫醒小兒子,然後開始和我的獲獎夥伴聊天。”他的夥伴本特·霍爾姆斯特倫則說,感到很幸運並且充滿感激。

哈特出生於英國倫敦,現任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而霍爾姆斯特倫出生于芬蘭赫爾辛基,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教授。

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委員會當天發表聲明說,兩名獲獎者創建的新契約理論工具對於理解現實生活中的契約與制度,以及契約設計中的潛在缺陷很有價值。在過去的數十年時間內,他們將這一理論進行了多方面的應用。從破產立法到政治體制,他們對契約安排最優化的分析為許多領域的政策和制度設計奠定了理論基礎。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分析說,市場因普遍存在著委託代理的問題,造成了資源配置效率扭曲的現象,契約理論用來揭示了這一現象的內在邏輯。這個理論對解釋金融危機的本質和目前經濟疲弱不振的原因也意義重大,而且它暗示道德風險問題不解決的話,宏觀政策就會無效。

孫立堅對上證報記者表示,由於市場分工存在不同,大家對專案瞭解存在壁壘、資訊不對稱,在此背景下,契約理論被提出。“老百姓自己尋找投資專案有交易成本,當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後,每個人都從事不同的生產活動,無法瞭解今天我的錢到底給哪個專案好,所以要把錢交給懂行的機構,來實現用老百姓的儲蓄去刺激投資、就業增長的目的。這就產生了經濟運行過程中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從而產生了委託代理問題。”

社會的許多契約包括諸如股東與高級管理層、保險公司與車主、公共機構與供應商之間的關係。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聲明說,鑒於這些關係常常會帶來利益衝突,契約必須被合理設計,以確保各方能夠採取互利的決定。今年獲獎的兩位經濟學家創建了一個全面的框架來分析契約設計中的許多不同問題,如高層管理人員的績效薪酬、保險自付額與共同支付和公共部門私有化等。

孫立堅認為,契約理論幫助解釋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代理人出現了嚴重問題。代理人非但沒有配置好資源,反而給自己增長了收入,把風險轉嫁給了老百姓。

“金融的問題是處理收益與風險的問題,難點在於收益和風險不在一個時間點,這個是金融的本質。因此,利用契約理論建立獎懲制度一是要鼓勵真正創新的人去創新;二是要讓打著創新幌子掠奪他人財富、濫用信任的人血本無歸。”他說。

自從1969年以來,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共頒獎48次。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獎金為800萬瑞典克朗,這項獎金將由兩名獲獎者平分。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