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記者手記:漢諾威工博會告訴你工業4.0是革命還是進化

德国
2016-04-27 21:12

已收藏


每年一度的漢諾威工博會是全球工業界的盛會,近年來更成為德國企業主場展示"工業4.0"成就的舞臺。 "工業4.0"的概念在2011年誕生於漢諾威工博會。儘管至今人們依然熱議"工業4.0"的定義和標準,但德國企業致力於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取得了長足進展。

"工業4.0"是指將資訊通信技術應用於工業生產領域,從而實現智慧化、個性化和集成化生產。德國"工業4.0"發展步伐之快從漢諾威工博會上可見一斑。在兩年前的漢諾威工博會上,"工業4.0"基本還停留在概念探討階段;去年的工博會上,以博世、西門子和SAP等為代表的少數德國大企業展示了已經投入實際應用的"工業4.0"生產線;今年,會上展示的"工業4.0"實際解決方案超過了100種,體現"工業4.0"技術特徵的參展產品和生產方式更是比比皆是,"工業4.0"理念和應用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

同前三次工業革命相比,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工業4.0"並不體現在單一技術的突破上。在許多德國企業看來,與其說"工業4.0"是一場革命,不如說是一次進化。可以說,"工業4.0"以資訊技術的廣泛應用為特徵,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延續。 為避免"工業4.0"概念的抽象和模糊,德國大型企業談及"工業4.0"相關戰略時,多會具體到諸如"智慧工廠"、"互聯工業"或"數位化生產"等。就連漢諾威工博會連續幾年來的口號中也沒出現"工業4.0",而是"融合"或"集成"。

在瑞士ABB集團內,"工業4.0"有另一個名字:物、人和服務的互聯網。ABB集團首席執行官史畢福告訴記者,ABB集團的數位化轉型多年前已開始,如今的"工業4.0"無非是一次"快速進化"。 此外,以德國企業為代表的漢諾威工博會參展企業著眼點在"工業"而非"4.0"。"工業4.0"時代的感測器技術、大資料技術、雲計算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等同傳統製造相結合,將給產品研發、生產、維護和回收的生命全週期帶來深遠影響,使產品研發週期大大縮短、生產更加精確、生產成本下降以及低成本的個性化生產成為可能。

在今年的漢諾威工博會上可以看到,參展企業在探索"工業4.0"應用的同時,在傳統製造技術研發方面的步伐並沒有放慢。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展臺上,參展的荷蘭加工企業代表告訴記者說,他們利用電火花技術進行工業部件的精密加工,精度能達到微米級,在歐洲範圍擁有他們同等技術的企業屈指可數。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研發的氣壓感應計安裝在機械手臂上,可以助其準確抓取任意數量的碳纖維布,提高了生產的精確度,還能減少浪費。

雖然"工業4.0"的應用日新月異,如何讓廣大中小企業接受和使用"工業4.0"相關技術,卻依然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道難題。24日,在中德企業高層交流會上,德國佛羅恩霍夫生產設備和設計技術研究所的湯瑪斯·克諾特說,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工業4.0"的推廣和應用必須要讓他們得到實在的好處,如要說服他們使用"工業4.0"的相關技術,最好能讓他們從開始使用就能賺錢。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