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9日表示,明年中國作為二十國集團(G20)主席國,將推動實施G20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旨在打擊跨國逃避稅的應對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行動計畫。
正在智利首都利馬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年會的樓繼偉9日接受採訪時說,經過近兩年的努力,G20/OECD應對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行動計畫的制定工作已圓滿完成,將提交11月在安塔利亞舉行的G20峰會批准。
應對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行動計畫(簡稱BEPS)是G20領導人推動並委託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啟動實施的國際稅收體系重要改革,旨在修改國際稅收規則,遏止國際逃避稅行為,規範國際商貿投資環境,有60多個國家參與。 樓繼偉說,推進這一行動計畫的下一步重在落實。當前一些成員實施的稅收政策在國內和國際層面形成了"稅收窪地",造成不公平競爭,而發展中國家是轉移定價問題最大受害者。解決這些問題,一要加快推進各自國內改革和立法進程,促進公平競爭;二要在國際層面規範全球稅制,建立更為包容、透明、公平的機制。
樓繼偉在接受採訪時說,資金是氣候問題的關鍵之一。根據哥本哈根宣言,發達國家承諾到2020年每年動員1000億美元的氣候資金,用於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中國家希望建立一套透明、可信且能照顧各方關切的衡量方法。
樓繼偉說,中國將在南南合作框架下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習近平主席已宣佈中方將出資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援最貧困的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是增強發展中國家使用發達國家提供的氣候變化資金的能力。
對於正在舉行的IMF和世行年會,樓繼偉表示,希望世行繼續增強資金動員的能力。世行近年來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距離發展中國家的資金需求還有很大差距。擴充資本金、優化資產負債表是增強世行財務可持續性的有效途徑。同時,世行要加強同亞投行、金磚銀行等新多邊開發機構的合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形成合力。
樓繼偉認為,目前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是相對的。中國增速有所放緩,但7%左右的增速放在全球看仍是非常高的速度。中國需要結構性轉型和發展動力的轉變,速度適度降下來是個健康的過程。發達國家仍舊復蘇乏力,歐洲有些國家結構性改革有了一定起色,但面臨地緣政治和難民衝擊等問題;美國經濟受益於世界貨幣地位,經濟復蘇較好,但應承擔更多全球責任,現在不具備加息條件。發達國家應當更快復蘇,給發展中國家一些外部的需求。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