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中國黑土地保護法正式實施保障糧食安全

新華社,長春
2022-08-01 12:46

已收藏




新華社長春8月1日電(記者薛欽峰、黃昕欣)進入8月,中國東北的黑土地上滿眼翠綠。田野裡,玉米已有一人多高。

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正式實施。這是中國從國家層面首次針對保護黑土地立法,為保護黑土地優良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生態系統平衡提供了堅強法治保障。

該法從保護的政府責任和協調機制、品質提升措施、考核與監督、法律責任與追究等多個方面全面保障黑土地的可持續利用。例如,建立政府主導、統籌協調的工作機制;完善用養結合、綜合施策的科技支撐體系;建立強化投入保障和考核監督制度;並對盜挖、濫挖黑土等違法行為給予從重處罰等。

中國東北黑土區是世界四大黑土區之一。憑藉溫潤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壤,這裡盛產玉米、水稻、大豆等糧食作物,年糧食產量占全國近四分之一,被譽為中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每形成1釐米黑土層需要近400年。因其稀缺性,黑土地在中國被稱為"耕地中的大熊貓"。由於長期高強度利用,中國黑土地面臨有機質下降、耕層變薄等退化問題。

一些黑土區國家曾因過度毀草開荒等原因遭遇"黑風暴",導致黑土地耕層毀壞和糧食減產,威脅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

為實現黑土地在保護中利用,中國出臺多項政策,採取多種措施。《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和《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陸續實施。

目前,東北地區正大面積採取保護性耕作、增施有機肥、玉米與大豆輪作等種植技術。其中,保護性耕作已推廣超8000萬畝,預計到2025年,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占東北地區適宜耕地的70%。

在位於中國黑土地核心區的吉林省梨樹縣,當地種糧大戶楊青魁採取保護性耕作多年。"土地逐漸肥沃,糧食產量穩步提高,每畝產玉米超過2000斤。"他說。

中國科學院從去年開始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數千名科研工作者紮根東北鄉村,建立7個示範區,開展黑土地保護科技攻關。

吉林省、黑龍江省等地政府成立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區域黑土地保護工作。東北地區還實行"田長制",實現土地監管全覆蓋。

近幾年,東北地區多個省份相繼出臺地方性黑土地保護條例,對保護與利用黑土地,打擊盜挖黑土等違法犯罪行為發揮了積極作用。

專家表示,此次黑土地保護法的正式實施進一步將黑土地保護的制度措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李保國說,黑土地保護法將為中國耕地保護的法制建設作出示範,對保障中國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