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農村“三塊地”改革試點進入“決戰期” 宅基地制度改革有望率先擴圍

中国证券网
2017-05-23 09:02

已收藏


2017年,農村“三塊地”改革普遍進入收官前的決戰階段。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江西余江、安徽金寨等宅基地改革試點縣採訪瞭解到,這些地方通過有償退出和補貼獎勵等政策,已經探索出宅基地退出過程的可行路徑。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同時,進一步盤活了當地的土地資源。業內人士認為,綜合“三塊地”改革試點來看,宅基地制度改革最有可能率先在全國範圍內進一步推廣。

保障 “宅改”試點確保農民利益最大化

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走進安徽省金寨縣白塔畈鎮劉沖村,在一個宅基地騰退複墾專案區裡,農戶王大國一家人正在地裡播種玉米。這裡原本是王大國和另外兩戶人家的宅基地,原有房屋建築面積294.95平方米,三戶人家均為“一戶一宅”。

在此次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三家農戶自願有償退出原有宅基地,到新的規劃區居住,將原有房屋拆除後複墾為8.36畝的耕地。按照當地的制度設計,原有宅基地戶主享有複墾耕地的優先承包權,因此王大國一家可以承包到三畝左右的耕地種植玉米等農作物。

新的居住規劃區在劉沖村北部,距離王大國家宅基地複墾處大約一公里。在新的規劃區,記者見到一排排新建的獨門獨院的兩層小樓,規劃區內還有公園和綠地。據介紹,該居住區規劃用地面積161.3畝,總建築面積27220平方米,一期啟動的建設面積43畝,安置農戶60戶,其中包括17戶貧困戶。

“農民的建房工程由農民的建房理事會組織招標,2016年5月底開工建設,當年11月第一批60戶農戶入住。”白塔畈鎮劉沖村村主任劉尚樓告訴記者,“這60戶農戶原有宅基地有償退出進行集中整治,複墾宅基地面積100畝。扣除規劃區建設用地43畝後,節約土地57畝。有償退出補償60戶農戶費用合計625萬元,平均每戶10.4萬元。”

王大國說,“宅改”前自己一家五口人居住在125平方米的老宅中,“宅改”後按照老宅的建築面積得到九萬元左右的補償款,規劃區的新房子建設成本約為15萬元。“實際上,搬進新家只花了四五萬元,還另外多了三畝的耕地。”他說。

據瞭解,在金寨縣的“宅改”過程中,大部分鄉鎮採取統規統建方式,説明農戶新建住房。每個農戶只需先交三萬元左右預付款,等搬入新居、騰退原宅基地後再結算補償款和建房款,有效減輕了農民負擔。全縣224個村成立村民事務理事會,在宅基地管理、矛盾糾紛調處以及村莊財務管理等方面發揮協調和監督作用。

和安徽金寨縣類似,江西余江縣也是全國15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縣之一,2015年8月試點工作啟動。當地通過各個自然村村民理事會來主導宅基地的改革工作,按照“一戶一宅、多占有償”等“有償+無償”相結合的方式,施行一戶一宅有償退出,一戶多宅無償退出多餘宅基地部分。

共贏 政策組合拳令多方受益

金寨縣副縣長朱寬江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宅改”的制度設計過程中,金寨縣將扶貧脫困、農地入市、土地流轉甚至當地房地產市場的“去庫存”,進行有機結合,形成一套政策組合拳。

據介紹,當地出臺“補償+獎勵”宅基地退出政策,採取無償和有償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宅基地自願有序退出。無償退出方面,對一戶多宅的多宅部分等三種情形實行無償退出,鄉鎮可以給予適當補助。有償退出方面,對有合法權屬來源及一戶一宅等五種情形,除按照分類標準給予宅基地退出和地上房屋拆除補償外,還可享受到不同的優惠獎勵政策。

朱寬江說,由於是國家級貧困縣,金寨縣土地增減掛鉤的節餘指標可以在省域範圍內有償調劑使用,宅基地制度改革和異地扶貧、水庫移民搬遷等相融合。截至目前,全縣自願申請有償退出宅基地14476戶,已實施搬遷9426戶、35192人,其中在冊貧困戶5267戶、19036人。全縣已騰退複墾宅基地2.3萬畝,扣除規劃村莊建設自用地5000畝,新增耕地1.8萬畝。

值得一提的是,金寨縣通過宅基地改革將原有宅基地一部分複墾為耕地,耕地保有量增加後,通過土地指標“增減掛鉤”可以調劑增加一部分建設用地的使用指標。再通過建設用地的出讓收入返還補償給退出宅基地的農民,既緩解了當地財政壓力,也能保障農民的利益。

此外,通過探索“宅改+項目”改革試點新思路,以及政策疊加,在更大範圍優化配置土地資源,顯化土地級差收益,將改革試點政策與國家扶貧政策有效銜接,探索宅基地複墾騰退的建設用地指標在省城範圍有償調劑使用。

金寨縣國土資源局局長陳永開告訴記者:“目前已經在省域範圍內有償調劑了四個批次一萬多畝,主要交易指標的承接地有馬鞍山、滁州市、合肥市等。交易金額49.5億元,通過宅基地退出補償返還給農民的部分將近有14億元。”

陳永開介紹說,如果農民願意進城買房,可以享受800元/平方米的優惠政策,當地縣城的房價大約在4000元/平方米左右。這也是基於當前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去庫存”的角度考慮。

在江西余江縣,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許建平介紹說,“宅改”啟動前,余江縣農村中存在一些建新不拆舊、佔用耕地的現象,再加上規劃不到位、監管缺失,形成大量的“空心村”。他舉例說,“宅改”前余江每年農民建房違法占地達到2300畝(其中耕地100多畝),“宅改”後違法占地的數位全部清零,而且儲備了10至15年的農房建設用地。

“目前,余江‘宅改’工作已經進入最後衝刺階段,今年年底前,全縣1040個自然村將全面完成。已經流轉出的宅基地56宗20.54畝,退出宅基地複墾574畝。”許建平說。

推廣 宅基地制度改革有望率先擴圍

許建平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江西省國土廳已經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指導意見》,不僅如此,根據省國土廳的計畫,今年下半年將全面推進全省的農村宅基地管理工作,有意將余江縣的“宅改”模式在全省推廣。

記者瞭解到,從2016年開始,全國33個縣進行征地制度改革、農村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塊地”的改革試點,其中擔負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的15個縣目前全部進入收官階段,試點成果已經呈報上級部門進行驗收和評估。

“綜合‘三塊地’改革的試點工作來看,目前收效最為顯著的就是宅基地制度改革,接下來最有可能大範圍推廣的也是宅基地制度改革。”一位同時擔負“三塊地”改革的試點縣國土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征地制度改革試點只有三個,經驗和模式還不好總結。農地入市也尚未探索出清晰的模式,只有宅基地不僅在全國範圍內體量大、影響廣泛,目前也已經有多個成熟的模式可以參照。”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表示,從農村發展的角度來講,宅基地過去沒有市場屬性,是“沉睡的資產”,農民擁有宅基地,人卻在城市打工,農民擁有巨大的資產卻帶不來任何的財產收益。不論是政府還是基層百姓,都希望能夠打破這塊“堅冰”,這也是目前農村最需要盤活的一份資產。

“不過這一步改革探索還是要小心,首先宅基地集體所有權是不能變的,但是使用權可以進行租賃,甚至佔有權也可以有償退出。”鄭風田說,不論是城市房地產還是農村宅基地流轉都要保證房屋的居住屬性,防止炒作。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