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我國加速推進農地三權分置改革 頂層設計方案將出臺

中国证券网
2016-06-08 09:24

已收藏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即將迎來重大理論和政策的創新與突破。《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獲悉,我國將加速推進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項權利分置,並將圍繞“三權分置”進行一系列制度改革,並出臺相關頂層設計方案。

據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此前介紹,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實行農戶承包經營,土地集體所有權與農戶承包經營權實現了“兩權分置”。而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目前大量勞動力離開農村,農民出現了分化,承包農戶不經營自己承包地的情況越來越多。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並行,這是我國農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創新。

農村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須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實際上,從十八屆五中全會,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到《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再到“十三五”規劃綱要,針對農村土地制度“三權分置”的改革基本方向,這幾年政府在各個重要農業文件和會議上都有反復提及,就是要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

推進“三權分置”這種重大的理論創新,意味著一系列政策改革和法律修訂要同步進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表示,土地承包經營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都會進一步推進,與之相關的土地承包法、物權法等法律修改有望加快。

針對“三權分置”的重點,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撰文稱,這項改革重在放活經營權。經營權在更大範圍內優化配置是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前提,獨立的經營權體現了農業生產的要素功能。他表示,“三權分置”下經營權流轉以及在更大範圍內優化配置,自給自足生產的農戶和兼業農戶必將大量減少,而以提供商品農產品、實現效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和農業企業為代表的“新農民”將不斷成長發育,隨之將大幅度提高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這是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基礎和方向。

據瞭解,目前全國三分之一的土地已經流轉,全國2.3億戶承包土地的農民中,6600萬戶或多或少地流轉了土地。此外,自去年8月份國務院正式啟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以來,目前已經有近300個縣級行政區開展了相關試點。這些都是放活農地經營權已經取得的重要成績。

實際上,除了放活經營權,農地承包權的政策制度接下來也面臨重大調整。自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制度,1984年提出承包期15年不變,到1993年又提出15年到期之後再延長30年不變。這意味著,現行土地承包關係普遍將於2030年或2033年到期。目前,適時就二輪承包期滿後耕地延包辦法、新的承包期限等內容提出具體方案,也都已經排上政府的工作日程。

據悉,雖然農戶土地承包權重在穩定,但是隨著目前國內部分地區針對土地承包權改革的探索進入深水區,針對部分地區撂荒嚴重的問題,土地承包權的有償退出也零星開始出現了試點。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巴南區委書記李建春表示,巴南農戶正在嘗試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內的四項權利自願有償退出,引發關注。《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在巴南區採訪獲悉,巴南區利用重慶主城九區納入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的契機,探索了“八步工作法”,主要是先確定前期投資業主,限定試點區域;再徵求農戶意見,由農戶與業主協商達成退出補償協定條款,業主出資對農戶予以補償,農戶將土地權利退還給集體組織,再由村集體將其流轉給業主;三方簽訂協定。據瞭解,目前巴南區天星寺鎮芙蓉村學堂堡社已有7戶農民自願退出,實現直接財產性收入375萬元。

綠滿家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毛良模是首批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的業主方,也是土生土長的原芙蓉村村民,他告訴記者,“每次回老家,看見大片的耕地撂荒,都很心疼。有了點錢,就把大夥手裡的地流轉過來,自己耕種。但是單純種地總是虧損,後來就想發展旅遊業、養殖業把產業鏈拉長。可是流轉過來的土地,剩餘年限只有十多年,農民考慮十幾年後接收土地時會比較麻煩,不許我們整治。”

據悉,毛良模現在最擔心的是自己的權益得不到保證,畢竟當前尚無明確的法律條款可以保障業主權益。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