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報》11月19日發文評論軍隊改革。文章指出,軍隊改革是國家整體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只有依靠國家整體力量才能順利推進。
文章表示,軍隊改革是國家整體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納入國家整個戰略規劃,在國家層面統一領導、統一進行。
文章還表示,借助國家改革,利用國家改革的有利條件,抓住機遇,適時出臺軍事改革措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強調,軍隊改革必然涉及到軍隊編制調整、結構重組和人員裁減,必然涉及到廣大官兵的切身利益,需要國家和社會提供相應的政策保證,這一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影響軍隊乃至整個社會的穩定。
此外,國家必須以法規制度形式固定軍隊改革的成果,使其上升為國家意志。
以下為文章全文:
加強統籌,把軍隊改革納入國家戰略規劃
縱觀世界主要大國,軍隊改革既是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的現實需要,也是只有依靠國家社會整體力量才能不斷推進的系統工程。
軍隊改革與國家改革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上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面對冷戰新形勢、安全新威脅和發展新情況,把軍隊改革納入國家總體改革規劃之中。上世紀90年代初,俄羅斯面對的不僅是諸多歷史遺留問題,更重要的是其外部安全環境發生巨變,國內恐怖主義等新威脅不斷出現,因此,對於俄羅斯來說,軍隊改革不僅是軍事領域自身需求,更是關乎民族興亡的國家整體改革的一部分,是國家戰略需求所決定的。
與此相反,只注重國家社會和經濟改革,而忽視軍隊改革,必將為國家安全和發展帶來嚴重後果。一戰後,法國注重抓經濟建設和經濟改革,放鬆國防建設和軍隊改革,致使1928年提出的國防動員領域改革拖延了整整十年,其他軍事改革項目也都久議不決,從而對法軍建設產生極其嚴重的消極影響,這也是法國在二戰中戰敗的重要原因。
世界主要大國的興衰史一再昭示,只抓經濟社會改革而忽略軍隊改革,或把軍隊改革與國家經濟社會改革分割開來,必然會使國家總體發展失衡,最終導致軍隊改革受挫和國家安全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軍隊改革是國家整體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納入國家整個戰略規劃,在國家層面統一領導、統一進行。蘇聯解體後,葉利欽擔任俄羅斯總統,俄軍改革拉開帷幕。時值亂局,葉利欽和政府高層對軍隊改革無暇顧及,放棄了對改革的直接領導,改革由國防部一家獨攬。由於國防部對政府其他部門缺少權威和溝通,軍方的改革計畫得不到政府足夠的財政支持,政府出臺的有關政策也照應不到軍方的實際需求,二者各行其是,改革進展緩慢。直到第一次車臣戰爭結束後,葉利欽才真正關注軍隊改革,將其由部門行為變為國家行為,通過建立跨部門的改革領導機構,來領導和保障軍隊改革。
軍隊改革不能脫離國家改革的大環境。借助國家改革,利用國家改革的有利條件,抓住機遇,適時出臺軍事改革措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04年,俄羅斯總統普京著手國家變革,解決權力分散、職能不清、機構臃腫等問題。俄軍抓住機遇,從頂層入手,啟動新一輪軍隊改革,重點是調整國防部和總參謀部的職能和機構設置,把國防領導權向國防部集中,同時理順了國防部與中央機關各部門之間的關係。隨著俄羅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俄軍又將改革的重點放在了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上,對一些與作戰關聯不大的保障單位進行股份制改造,按照市場原則為部隊提供物資技術、生活服務和飲食保障等。
國家經濟發展的堅實成果,是軍隊改革的基礎依託。越戰後,美國政府加快軍事改革步伐,尤其為裁軍50萬增加特別撥款250億美元,使得軍隊改革有了較強的物質保證。進入21世紀,俄羅斯總統普京充分發揮“能源”“國防經濟”等戰略優勢,使國家經濟得到快速恢復,軍費預算也隨之大幅增長,這為俄軍新面貌軍事改革計畫的實施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軍隊改革必然涉及到軍隊編制調整、結構重組和人員裁減,必然涉及到廣大官兵的切身利益,需要國家和社會提供相應的政策保證,這一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影響軍隊乃至整個社會的穩定。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在進行兵役制度改革的同時,加強配套政策的制定,如士兵工資制度、軍官工資制度、軍人退休制度等。改革後,軍人的工資和待遇有了一定幅度提高,從而保證了兵役制度的實施和壓縮軍隊規模工作的順利進行。與此相反,一些國家軍事變革歸於失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及時推出系統的配套措施,未能在人員安排、財政預算等方面為改革解除後顧之憂。
此外,國家必須以法規制度形式固定軍隊改革的成果,使其上升為國家意志。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隊改革一度陷入困境,走了一些彎路。俄軍在此後的全面改革中,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加大立法保障力度。如1998年7月30日,俄羅斯總統正式批准並頒佈了修訂後的《俄聯邦2005年前軍事建設國家政策基本原則(構想)》,嚴格規定了保障軍隊改革實施的所有基本問題,以及執行權力機關在軍隊改革過程中應擔負的責任。此外,為保障軍隊改革組織措施和內容的落實,俄羅斯陸續起草和修訂了一批法律和法規性檔,對軍事變革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