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6日電題:深交所主機板與中小板合併的"變"與"不變"
新華社記者姚均芳、劉慧、吳燕婷
在經歷了2個月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後,4月6日,深交所主機板與中小板合併正式實施。誕生於2004年的中小板,此次與主機板合併將帶來哪些"變"與"不變"?將對市場運行和投資者交易產生什麼影響?專家對此進行了解析。
6日開盤,深交所原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證券類別就集體"變身"為"主機板A股",證券代碼和證券簡稱保持不變。同日還見證了3家企業在深交所舉行上市儀式,成功登陸深市主機板。
證監會市場部副主任皮六一介紹:"合併主機板與中小板的總體思路是`兩個統一、四個不變`,即統一業務規則、統一運行監管模式,保持發行上市條件不變、投資者門檻不變、交易機制不變、證券代碼及簡稱不變。"
專家認為,基於這些"不變",兩板合併總體上對市場運行和投資者交易的影響較小。
招商證券研發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指出,本次主機板和中小板的合併並未改變發行上市條件,仍然實行核准制,沒有新增上市通道,也未改變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不會造成市場擴容,對市場的整體影響較小。
2000年初,深市主機板暫停新股發行。2004年5月,深交所在深市主機板內設立中小板,為創業板順利推出創造條件、積累經驗,也開闢了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新管道。
前海開源基金執行總經理楊德龍表示,兩板合併後,恢復深市主機板上市功能,其發行上市條件保持不變,不新增企業上市管道,也不涉及發行節奏安排的變更,不會造成市場擴容或者發行節奏加快。
由於主機板和中小板兩個市場的估值水準存在差異,市場普遍關注兩板合併是否會帶來估值變化。
對此,光大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表示,兩板之間的平均市盈率有所不同,主要是行業因素導致的,深市主機板上市企業以食品飲料、房地產、家用電器等傳統行業為主,中小板上市企業以電子、醫藥生物、電腦等新興行業為主,當前中國金融市場日趨成熟,市場越來越理性,兩板合併後對個股估值的影響相對有限。
除了"四個不變",兩板合併還實現"兩個統一",即統一主機板與中小板的業務規則,統一運行監管模式。
據瞭解,中小板自設立以來,所遵循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等與主機板總體一致,因此本次合併只是對部分業務規則、技術系統和發行上市安排等進行適應性調整。在監管機制方面,將繼續以行業監管為基礎,按照上市公司所屬行業分為兩個大類,分別由兩個公司管理部門負責監管。
合併後,深市形成了以主機板、創業板為主體的市場格局,其中主機板定位於支援相對成熟的企業融資發展、做優做強,創業板主要服務于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
截至兩板合併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2021年4月2日),深交所主機板、中小板上市公司合計1472家,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34.3%,總市值23.20萬億元,占全市場的29.1%。
多年來,深交所主機板和中小板在擴大直接融資、服務實體經濟、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那麼,此次為何要實施主機板與中小板合併?
"作為分步推進創業板的重要步驟,中小板的成立從一開始便具有過渡性質。"開源證券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孫金钜說,中小板設立在深市主機板內部,在主機板制度框架下運行,並在公司IPO標準等方面與主機板保持同步。
深交所新聞發言人表示,經過16年的發展,中小板上市公司總體不斷發展壯大,在市值規模、業績表現、交易特徵等方面與主機板趨同。合併深交所主機板與中小板是順應市場發展規律的自然選擇,也是構建簡明清晰市場體系的內在要求。
南開大學金融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為,兩板合併可以讓深交所厘清板塊功能定位,讓投資者形成核准制主機板和註冊制創業板不同的風險認知,讓證券監管減負瘦身進而精准監管。
專家表示,兩板合併將進一步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深市主機板與中小板合併,能夠形成一個更有廣度和深度的板塊,與創業板各有側重,滿足不同階段企業發展融資需求。"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