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精選】1月份以來已有100餘份研報下調個股評級

新华网
2019-03-27 15:57

已收藏

 
與過去單邊“唱多”的證券公司研報環境不同,最近證券公司下調股票評級甚至給出“賣出”評級的研報數量開始增多。

  Wind資訊統計,自3月15日以來,證券公司出具的下調評級研究報告數量正在以日均4篇至5篇的速度持續增加。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市場上已有100餘份研報下調個股評級,其中3月份至今下調評級報告數量已多達42份。最引人關注的是今年3月初中信證券對中國人保、華泰證券對中信建投的兩份“賣出”評級報告。兩份“看空”研報給出的理由大體相同,即PB(市淨率)、PE(市盈率)等指標已經遠高於業內平均,前期漲幅較大,股價存在較大回檔空間。

  券商機構,尤其是知名券商機構對上市公司出具“賣出”的評級研報,在A股市場的歷史上並不多見。據對2004年以來的所有個股研報的不完全統計顯示,券商累計僅僅發佈了479份“賣出”研報,而“買入”研報則有16.8萬份(其中不包括增持、推薦、中性等研報)。這樣看來,券商給出“賣出”評級的概率約為千分之一,以至於市場上一些投資者甚至不知道券商居然還有“賣出”研報。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李表示,在海外成熟市場,一般每家券商都有內部規定,買入、中性、賣出等不同評級報告的配比相對固定,在比例上約有20%的報告是賣出。海外券商面對的客戶有些是對沖基金,如此方可滿足客戶需求。目前,國內還沒有固定比例和數量要求。

  勵琛基金研究人員張之源認為,券商研報一般是給機構投資者或者相對專業的散戶投資者看,非專業的散戶投資者一般不是券商研報的讀者群,券商也不像一些國際投行那樣,必須在覆蓋的行業中有一定比例的中性或賣出評級。綜合來看,造成下調評級研報較少的原因很複雜。長期以來,國內券商研報中對於上市公司股價很少給予高估和賣出評價,根源在於國內目前賣空機制有待完善。對於賣方研究部門來說,建議賣出股票沒有任何收益,除了風險提示,實際上沒有辦法創造任何價值,自然也就沒有研究員或者分析師有動力寫評級去出具賣空的報告。在此背景下,如果國內市場投研人員嚴重不看好某一檔股票,可能會減少出具研報或者根本不出具研報。

  分析人士認為,儘管國內券商一般不給出下調評級的研報,但出具下調評級或“賣出”評級的研報,向客戶提示風險,是券商分析師正常執業工作應有的內容,市場各方不必過分解讀。A股本輪行情自2019年初發動以來,一路走勢強勁,部分股票已經呈現過熱、估值過高的態勢,市場自身存在調整要求,不應將回檔的責任推卸給券商研究報告。

  未來,隨著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以及A股市場做空機制不斷完善,券商賣方研究轉型將不斷加快。(記者 周琳)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