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方通信股價近期持續暴漲, 2019年“十倍股”重出江湖。突然啟動、瘋狂拉升、連續漲停,股民對“爆炒股”的表演並不陌生。根據歷史經驗,“爆炒股”總是伴隨著行情企穩或大盤啟動時出現,卻常常“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股價綻放時的絢麗往往只是曇花一現,退潮之後,空留一地雞毛。
139只樣本
以資金爆炒、控盤程度高、連續快速拉升為特徵,本文以2014年以來5段不同市場行情下個股漲幅排名前5%且區間內最大漲幅不小於100%的非次新股為標的,從中篩選出了同時滿足行情啟動前自由流通市值小於20億元、區間內漲停天數超過10天且區間內換手率超過1000%的139只個股作為“爆炒股”的研究物件。
139只“爆炒股”中,誕生於2014至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的個股達53只,占比39%。可見,牛市創造了大部分的“爆炒股”。2018年以來,隨著市場行情走弱,“爆炒股”數量有所下降。
“爆炒股”五大特徵
與正常上漲的個股相比,“爆炒股”在基本面、行情走勢、行業概念等方面呈現出了不同特徵。
其一,“爆炒股”在行情啟動前盤子小。過去5年的139只“爆炒股”在行情啟動前的平均自由流通市值僅有11.4億元,43%的“爆炒股”在行情啟動前的自由流通市值不足10億元。
其二,“爆炒股”的拉升往往伴隨著熱門概念或事件的炒作。從行業分佈來看,過去5年的“爆炒股”中來自電腦、電子、汽車三大行業的個股數量占到三分之一,而這幾個行業恰恰是概念股頻出之地。如2019年的頭號“爆炒股”東方通信搭了5G概念的快車,2015年大牛市中的第一高價股全通教育更是借著兩市唯一線上教育概念股一時風頭無兩。
除了熱門概念,“爆炒股”還常因重組預期、實控人變更等熱點事件受到追捧。
其三,“爆炒股”往往伴隨著高換手率。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過去5年內的139只 “爆炒股”在統計區間內的平均換手率達到了2200%。超高換手率背後是各路資金的頻繁進出、輪番炒作。
其四,“爆炒股”估值嚴重偏離基本面。139只“爆炒股”中,118檔股票的收盤價達到區間內最高點時的市盈率為負數或超過100倍的,占比高達85%。
其五,次新股是“爆炒股”的常客。過去5年內兩市共有上千隻新股上市,上市滿一年的次新股在上市後一年內平均最大漲幅接近400%,50股上市一年內的最大漲幅超過10倍。次新股通常業績風險較小,上市時整體市盈率偏低,容易受到各路資金和散戶的追捧。
爆炒後結局如何?
股價大起大落的背後,是一群鮮為人知的操盤者。近些年來,監管層陸續曝出一些投資者操縱A股的案例。
例如,2018年5月份,證監會公佈三份行政處罰書,針對廈門北八道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使用大量帳戶輪番炒作“次新股”一案罰沒該公司56.69億元,這是證監會開出的史上最大罰單。此前,該公司利用300多個股票帳戶,100多台電腦,10多位元操盤手同時交易,大量使用配資,操縱包括張家港行、江陰銀行、和勝股份等次新股,期間累計獲利9.45億元。
短期來看,“爆炒股”憑藉熱門題材、蹭熱點、遊資接力追捧,股價瘋狂上漲。但長線來看,絕大多數“爆炒股”在瘋漲過後,股價急速回落,不少個股迅速被打回原形,高位“接盤俠”損失慘重。
統計顯示,2015年以來,區間內最大漲幅在5倍以上的“爆炒股”中,超過半數個股的股價創下統計區間最高點時距離上市時間尚不滿一年。在創下最高點後,這些“爆炒股”最大回檔幅度平均超過80%,近四分之一的個股最大回檔幅度在90%以上。
2015年熱門的“爆炒股”暴風集團、京天利、安碩資訊、中科金財、銀之傑等至今仍未恢復“元氣”,其最新股價較2015年以來高點回檔幅度大多在80%以上,在高位參與的機構或散戶,其尷尬境地可想而知。記者 范璐媛 梁謙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