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上市銀行估值“席地而坐”:22家銀行破淨

中国财富网
2018-12-26 09:07

已收藏

在寒冷的冬至,在A股市場“位高權重”的上市銀行的估值上演了“大象席地而坐”的一幕。

截至12月22日,28家A股上市銀行中,破淨銀行的數量達到22家;其餘的6家銀行中,有2家銀行的市淨率不足1.05倍,同樣面臨著破淨的風險。

簡而言之,A股銀行業新兵IPO上市之初曾令行業老大哥上市銀行們瞠目結舌的連續10多個漲停板,以及對應的4倍乃至更高的市淨率已經成為了過眼雲煙。而多家老牌上市銀行近年來估值持續的“地板價”也令人唏噓。

沉睡的大象

作為第一大權重板塊,銀行業的藍籌身份毋庸置疑。然而,同花順資料顯示,截至12月22日,上市銀行中,僅6家銀行的股價未跌破每股淨資產,國有大行全部破淨,股份制銀行中的華夏銀行甚至市淨率不足0.6倍。

銀行股估值的沉悶並非近日才出現,拋開基本面的原因不談,僅從市場交易層面來看,部分銀行股的交投顯然極不活躍。

同花順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2月22日),有10家上市銀行的日均成交額不足3億元;另有5家銀行的日均成交額未達4億元。

對比其他上市公司來看,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日均成交額最高的是中國平安,日均成交49.78億元;券商股中,中信證券的日均成交額超過了20億元,排名第五位。

此外,工農中建四大行日均成交額雖然分別為13.16億元、13.12億元、9.62億元、6.23億元,但是其中,工行、中行和農行的換手率卻在3500餘家上市公司中排名靠後:工商銀行日均換手率為0.08%,位列倒數第5位;中國銀行日均換手率為0.07%,位列倒數第4位;農業銀行日均換手率為0.11%,位列倒數第20位。

上市銀行集體持續低迷的成交額和換手率,不由得讓人感慨“銀行股大象睡著了”。

機構“只鼓掌沒漲升”

與銀行股交易冷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背後數量眾多的機構投資者。

東方財富網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中期(三季報數據中有關機構持股資料的披露不完整),工商銀行共有738家機構入駐,持股合計占流通股比例為2.57%;農業銀行則有660家機構入駐,持股合計占流通股比例為1.27%;中國銀行吸引了355家機構,持股合計占流通股比例為0.71%;建設銀行共有522家機構入駐,持股合計占流通股比例為9.63%。

雖然從表面上來看,機構投資者的持股比例占四大行的流通股比較低,但是如果忽略幾乎只增持不減持的中央匯金的持股、財政部持股,工農中建四大行中機構投資者持股的合計持股的占比則在15%-40%之間,其話語權顯然不容小覷。其他老牌上市銀行的情況也比較類似,在扣除一些輕易不會拋售股權的關聯方和戰略合作者後,機構的持股比例已經具備相當影響力。

“銀行股是很多機構投資者的標配,但也僅僅是形式上的配置而已,而且越多機構駐紮,機構就越不願意單獨引發行情、給別人抬轎子”,資深市場人士此前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當然,銀行股目前的基本面形勢確實不如前幾年,但仔細看一下資料可以發現,即使銀行被質疑是所謂‘暴利’的黃金時代,其估值也是被壓制的”。

“機構雖然將銀行股作為標配,但是並不力挺,由於參與的機構眾多,反倒成了‘三個和尚沒水吃’,一遇到風吹草動往往比誰跑得都快;散戶的操作思路通常與機構不同,買銀行股不一定是為了‘壓箱底’,因此交投更為活躍”,上述人士表示,“從對估值實際的影響來看,比起‘出工不出力的機構’,效果確實好一些。當然,在上市銀行中,小盤股本身比較容易撬,因此整體估值略好於老牌上市銀行。”

對於上市銀行而言,突出概念而不突出藍籌身份或許為估值低迷的破解之術。拿A股市場上市淨率超過1.3倍的寧波銀行和招商銀行來說,寧波銀行最誘人的題材無疑包括外資高比例持股以及業績高速增長;而招商銀行“零售之王”的市場形象也贏得了投資者力挺。反觀幾家今年以來不受二級市場“待見”的銀行,它們的主業中規中矩,在投資者眼中則是“誰過於執著于傳統業務,誰就輸了”。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