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領軍企業藥明康得已於4月25日完成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上發行搖號儀式。本次藥明康得網上發行3126萬股,發行市盈率為22.99倍,由於本次網上發行初步申購倍數為4913倍,超過150倍,發行人和聯席主承銷商決定啟動回撥機制,藥明康得網上發行最終中簽率為0.061%。網上申購的踴躍程度,直接反應了目前國內CRO行業發展備受市場關注。
隨著全球藥品市場規模的擴大,我國醫藥企業數量和規模上都有所增加,但受制于資金、人才、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我國醫藥企業原始創新能力薄弱,一直以來醫藥研發停留在仿製藥的水準,主要依靠生產和銷售仿製藥,憑藉低廉的價格取得競爭優勢,利潤率較低;另一方面,研發創新能力強大的跨國大型藥企依靠品牌優勢和臨床必需新藥,佔據了我國高端主流醫院的用藥市場,享受藥價上的“超國民待遇”,從而獲得豐厚的利潤。
2015年可以稱作是我國創新藥行業的元年,為改善醫藥行業發展現狀,2015年以來,臨床資料自查等一系列藥品審評註冊改革拉開了新藥研發序幕,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化藥註冊分類改革、上市許可人制度試點等一系列重磅政策接踵而至,提高藥品的研發壁壘和品質的同時,也促使醫藥研發和CRO行業未來更加規範化和集中化,促進行業的優勝劣汰。我國CRO行業的發展已迎來歷史性機遇。
國內創新藥物研發的支持政策正處於密集發佈期
我國的創新藥僅僅是起步階段,而醫藥制度改革,正在為我國醫藥產業創新發展進一步掃平障礙,也將會進一步提振業界CRO業務的需求。2015年以來,我國陸續發佈了10餘個政策檔和多個技術指導原則,改革專利制度,強調專利保護,激勵創新,輔助、指導並推動企業開展一致性評價工作。
在當前國家鼓勵創新、為創新藥審批開闢綠色通道等政策的推動下,創新藥的研發和審評週期有望進一步縮短,從而有效延長產品的有效生命週期。於此同時,醫保目錄調整視窗開啟,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國產創新藥成為地方醫保的支付品種,患者支付水準的提升進一步推動了銷售的放量增長,也在很大程度上鼓勵了新藥的研發。據統計,我國排隊等待審評的註冊申請已由2015年9月高峰時的近22000件降至2017年的4000件;藥品審評隊伍由不足200人增加到800餘人。藥品的審評標準、品質和效率都有很大提高,創新藥的加速發展
醫療行業標準與國際接軌
2017年,CFDA正式成為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ICH)成員。我國可以參與ICH指導原則的制訂,同時也需要逐步在國內實施ICH指導原則,這意味著中國藥品註冊技術要求與國際接軌之路已經全面打開,藥品研發和註冊已經進入全球化時代。
加入ICH要求對其標準有更深的認知和接納,此前藥審制度的不規範、藥品審評速度慢、本土企業國際化程度低都會受到挑戰。根據CFDA藥化註冊司副巡視員李芳,加入ICH既有利於國外生產的新藥進入中國市場,也有利於中國生產的藥品走向國際,推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入國際註冊行列。主要客戶源于國外、長期實施ICH標準和原則藥德康明,比較優勢更加凸顯。
研發平臺的賦能力量
醫藥產品研發週期長、投入高是眾所周知的行業特性。曾有媒體報導,屠呦呦發現青蒿素接近“舉國之力”。“523項目”提出了專題抗瘧藥研究任務,中醫科學院專門成立課題組攻堅,先後6家單位共同參與大協作。而商業醫藥公司創新藥研發一定程度上無法與這樣的舉國動員的資源想匹配,研發費用接近天價。創新藥的研發難度大,5000-10000個候選化合物才能有一個藥物最終上市,新藥的研發要經歷化合物篩選、臨床前試驗、臨床試驗、註冊申報等過程,每個階段均需要持續投入,一個創新藥研發週期耗時可長達10年,所以創新藥的研發需要持續的巨大資金投入。美國藥物研究和製造協會(PhRMA)資料顯示,美國新藥研發的週期長達8-15年,考慮到研發過程中的高淘汰率,平均每種創新藥的研發成本高達20多億美元。
新藥審批量的逐步增加、研發支出的增加為CRO行業持續增長奠定基礎。同時,研發成本及週期壓力增大,藥企通過聘用外部CRO公司以轉移固定成本意願正不斷增強,行業呈現縱向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在藥明康得的大客戶中,包括了全球最知名的藥企,例如強生、默沙東、羅氏、輝瑞等。2014年美國FDA審批通過的41個新藥中,31個來自藥明康得的合作夥伴;2015年批准的45個新藥中,有33個;2016年批准的22個新藥中,有16個。
醫藥行業是“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10個重點行業之一。醫藥行業正面臨的自主研發能力的挑戰,藥明康得作為中國規模最大、全球排名前列的小分子醫藥研發服務企業,不僅是全球公認的具備新藥研發實力的領先開放式、全方位、一體化的醫藥研發服務能力與技術平臺,同時也接受著時代賦予的使命。回應國家“健康中國”的號召,砥礪前行,開拓創新,為中國醫藥行業和大健康產業的創新發展添磚加瓦,也為中國醫藥行業實現自主創新的轉型升級注入活力,實現醫藥治病救人的夢想,守護生命。
隨著全球藥品市場規模的擴大,我國醫藥企業數量和規模上都有所增加,但受制于資金、人才、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我國醫藥企業原始創新能力薄弱,一直以來醫藥研發停留在仿製藥的水準,主要依靠生產和銷售仿製藥,憑藉低廉的價格取得競爭優勢,利潤率較低;另一方面,研發創新能力強大的跨國大型藥企依靠品牌優勢和臨床必需新藥,佔據了我國高端主流醫院的用藥市場,享受藥價上的“超國民待遇”,從而獲得豐厚的利潤。
2015年可以稱作是我國創新藥行業的元年,為改善醫藥行業發展現狀,2015年以來,臨床資料自查等一系列藥品審評註冊改革拉開了新藥研發序幕,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化藥註冊分類改革、上市許可人制度試點等一系列重磅政策接踵而至,提高藥品的研發壁壘和品質的同時,也促使醫藥研發和CRO行業未來更加規範化和集中化,促進行業的優勝劣汰。我國CRO行業的發展已迎來歷史性機遇。
國內創新藥物研發的支持政策正處於密集發佈期
我國的創新藥僅僅是起步階段,而醫藥制度改革,正在為我國醫藥產業創新發展進一步掃平障礙,也將會進一步提振業界CRO業務的需求。2015年以來,我國陸續發佈了10餘個政策檔和多個技術指導原則,改革專利制度,強調專利保護,激勵創新,輔助、指導並推動企業開展一致性評價工作。
在當前國家鼓勵創新、為創新藥審批開闢綠色通道等政策的推動下,創新藥的研發和審評週期有望進一步縮短,從而有效延長產品的有效生命週期。於此同時,醫保目錄調整視窗開啟,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國產創新藥成為地方醫保的支付品種,患者支付水準的提升進一步推動了銷售的放量增長,也在很大程度上鼓勵了新藥的研發。據統計,我國排隊等待審評的註冊申請已由2015年9月高峰時的近22000件降至2017年的4000件;藥品審評隊伍由不足200人增加到800餘人。藥品的審評標準、品質和效率都有很大提高,創新藥的加速發展
醫療行業標準與國際接軌
2017年,CFDA正式成為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ICH)成員。我國可以參與ICH指導原則的制訂,同時也需要逐步在國內實施ICH指導原則,這意味著中國藥品註冊技術要求與國際接軌之路已經全面打開,藥品研發和註冊已經進入全球化時代。
加入ICH要求對其標準有更深的認知和接納,此前藥審制度的不規範、藥品審評速度慢、本土企業國際化程度低都會受到挑戰。根據CFDA藥化註冊司副巡視員李芳,加入ICH既有利於國外生產的新藥進入中國市場,也有利於中國生產的藥品走向國際,推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入國際註冊行列。主要客戶源于國外、長期實施ICH標準和原則藥德康明,比較優勢更加凸顯。
研發平臺的賦能力量
醫藥產品研發週期長、投入高是眾所周知的行業特性。曾有媒體報導,屠呦呦發現青蒿素接近“舉國之力”。“523項目”提出了專題抗瘧藥研究任務,中醫科學院專門成立課題組攻堅,先後6家單位共同參與大協作。而商業醫藥公司創新藥研發一定程度上無法與這樣的舉國動員的資源想匹配,研發費用接近天價。創新藥的研發難度大,5000-10000個候選化合物才能有一個藥物最終上市,新藥的研發要經歷化合物篩選、臨床前試驗、臨床試驗、註冊申報等過程,每個階段均需要持續投入,一個創新藥研發週期耗時可長達10年,所以創新藥的研發需要持續的巨大資金投入。美國藥物研究和製造協會(PhRMA)資料顯示,美國新藥研發的週期長達8-15年,考慮到研發過程中的高淘汰率,平均每種創新藥的研發成本高達20多億美元。
新藥審批量的逐步增加、研發支出的增加為CRO行業持續增長奠定基礎。同時,研發成本及週期壓力增大,藥企通過聘用外部CRO公司以轉移固定成本意願正不斷增強,行業呈現縱向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在藥明康得的大客戶中,包括了全球最知名的藥企,例如強生、默沙東、羅氏、輝瑞等。2014年美國FDA審批通過的41個新藥中,31個來自藥明康得的合作夥伴;2015年批准的45個新藥中,有33個;2016年批准的22個新藥中,有16個。
醫藥行業是“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10個重點行業之一。醫藥行業正面臨的自主研發能力的挑戰,藥明康得作為中國規模最大、全球排名前列的小分子醫藥研發服務企業,不僅是全球公認的具備新藥研發實力的領先開放式、全方位、一體化的醫藥研發服務能力與技術平臺,同時也接受著時代賦予的使命。回應國家“健康中國”的號召,砥礪前行,開拓創新,為中國醫藥行業和大健康產業的創新發展添磚加瓦,也為中國醫藥行業實現自主創新的轉型升級注入活力,實現醫藥治病救人的夢想,守護生命。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