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行情演繹不足一個季度,公募基金清盤的速度卻大幅提速,截止目前已有34只公募基金啟動或完成清盤,遠超前三年同期水準,德邦、長盛等公司旗下至少有3檔基金清盤。機構委外定制基金清盤的不在少數。資料顯示,截止去年四季度末,共有392檔基金資產規模低於5000萬元,存在清盤風險,東方基金、平安大華、中融基金等旗下至少有10檔基金屬於此類。
基金清盤大幅提速
據統計,以進入清盤程式的日期為計算標準,今年以來截止3月13日,已有34檔基金清盤。而在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同期,分別只有6只、0只、0檔基金清盤,顯然今年公募基金的清盤速度創下了新高。另外2016年及2017年全年分別有18只和103只清盤,以這樣的節奏看,2018年全年清盤的基金很可能超越2017年。
從類型來看,中長期純債基金在今年已清盤的基金中佔據最大比例,上述34檔基金中共有11只為中長期純債型,而這類基金通常是委外資金最喜歡的類型。此外,靈活配置型和二級債基分別有8只和7只。
從所屬基金公司看,考慮到公司旗下產品數量基數和清盤的基金數量,長盛、德邦等基金公司較為突出,今年以來旗下各自有3檔基金已啟動清盤程式。長盛旗下清盤的基金包括長盛同輝、長盛同裕純債A、長盛同豐,德邦旗下清盤的基金則包括德邦德信、德邦現金寶、德邦群利。
上述清盤的基金中,一部分基金明顯為委外定制產品。此前委外資金大量湧入公募產品,機構公司頻繁發行定制基金為機構管理委外基金,隨著去年一系列監管政策的落地,加上機構撤出後這部分基金淪為殼失去了存在價值,清盤再所難免。另一部分基金則是由於缺少一定的配置價值而失去存在意義。例如某300等權ETF基金自上市以來二級市場成交額長期在數千元級別徘徊,場外市場方面自2014年以來資產規模持續不足2億元,並不是理想的ETF標的。此外,有業內人士指出,2017年以來A股價值投資盛行,業績優秀的公募基金越來越受到投資者追捧,業績欠佳的基金日益難以留住投資者。
委外基金清盤壓力大
還有不少基金的清盤壓力不小。WIND資料顯示,以2017年末的資產規模資料為准,共有392檔基金(各類份額合併計算)的資產規模低於5000萬元,存在清盤的風險,其中東方基金、平安大華、中融基金等旗下至少有10檔基金資產規模低於5000萬元。
以平安大華為例,旗下平安大華量化、平安大華量化成長、平安大華鑫利、平安大華惠澤、平安大華智慧生活、平安大華量化先鋒、平安大華滬港深高股息、平安大華惠悅、平安大華股息精選、平安大華睿享文娛在去年四季度末的資產規模最高只有4300萬元,最低只有14萬元,而截止目前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總數也才46只。
值得一提的是,結合這些基金成立時的首募規模資料、認購戶數等來看,其中有不少基金為機構定制基金的概率比較大。
依據行業通常的標準,如果一檔基金在首發時認購戶數為200戶出頭或者不足200戶,且首募規模往往是整數億元或者整數億元外加幾百萬、幾十萬零頭的話,這樣的基金很可能是機構定制基金。以這樣的標準來看,約有86檔基金首募認購戶數低於400戶,其中31只認購戶數在200戶以下,13只認購戶數在200戶至220戶之間,均屬於極大概率是機構定制基金的類型。
結合首募規模來看,據不完全統計,上述392檔基金中,符合上述規模標準的基金約有40只。其中,創金合信、平安大華等公司旗下至少有3檔基金是機構定制款的概率比較大。以創金合信為例,旗下創金合信鑫動力、創金合信鑫價值、創金合信鑫優選三檔基金的首募規模分別為8億元、8億元和25億元,零頭均為幾十萬元,認購戶數分別為336戶、316戶、262戶。而截止去年四季度末,這三檔基金的規模均不足600萬元。
又如平安大華旗下平安大華量化、平安大華量化成長、平安大華鑫利的首募規模均為2億元,分別帶了以數萬元的零頭,認購戶數分別為220戶、220戶和217戶,截止去年四季度末,資產規模分別只有0.21億元、0.07億元和0.0014億元。清盤危機明顯。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