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個股閃崩頻現老套路玩不轉 偽市值管理走向末路

中国证券网
2017-09-11 10:26

已收藏

去年以來,不斷有股票出現盤中閃崩,原因可能各異,但在遊走江湖多年的老羅們看來,這無疑是脫離上市公司基本面、操縱股價式“市值管理”走向末路的標誌。

“每一個閃崩股票背後都有一段悲慘的經歷,圈內人都知道是誰在割肉式出貨。大家彼此都很熟悉,但誰也幫不了誰,因為都面臨同樣的困境。”曾經財大氣粗、點股成金的老羅如今心中充滿了苦澀。

在2016年之前,為上市公司提供所謂“市值管理”服務的老羅風光無限,他所參與的股票往往能在幾個月內快速翻倍。而去年以來,不斷有股票出現盤中閃崩,原因可能各異,但在遊走江湖多年的老羅們看來,這無疑是脫離上市公司基本面、操縱股價式“市值管理”走向末路的標誌。

撐不住的“莊家”

按照常規定義,市值管理是指公司建立一種長效組織機制,為股東創造價值,並通過與資本市場保持準確、及時的資訊交互傳導,維持各關聯方之間關係的相對動態平衡。在公司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設法使股票價格服務於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

但也有一些不把心思放在主業發展上的公司把這本經給念歪了,打起了聯合私募拉抬股價、進行偽市值管理的歪主意。

曾在全國各地“找項目”的老羅,就是那波所謂“市值管理”浪潮中的先行者。據他透露,當年找上市公司合作要遵守幾個原則:一是必須見到上市公司董事長或者實際控制人;二是一旦專案談妥,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方面不能再有第二家私募介入;三是上市公司釋放消息必須按照資金方的節奏;四是上市公司大股東需要先繳納一定的準備金。

“資金方才是大哥,一句話,上市公司要想做‘市值管理’,必須聽從資金方的安排。”由於謹慎的資金面加消息面配合,老羅在此前幾年中收益頗豐。

但去年以來,老羅感到了重重壓力。“以前私募拉動股價、上市公司配合釋放利好進行所謂‘市值管理’的老套路已經不行了。”

資金面偏緊是影響老羅們的重要因素,去年以來個股行情大幅震盪,而私募參與“市值管理”的資金往往是杠杆資金,在臨近平倉線時必須能夠找來外援資金,否則只能等著被強平。

就在不久前,起步於一家中型券商研究員的某私募大佬破產的消息,震動了深圳私募圈。“他也曾輝煌過,身價過億,但沒想到以前的玩法變了,小市值股票缺少跟風盤,根本無法出貨,越折騰倉位越重,杠杆也越來越高,最後走向了全盤覆滅,多年積累毀於一旦。”一位與其相熟的私募人士感歎道。

而同樣做“市值管理”的老魏,2016年下半年已經三次臨近破產,只能四處借錢,但資金面偏緊,全行業都在去杠杆,錢並不好借。“最近他已經不聯繫我了,估計已經破產了。億萬富豪和一文不名之間並不遙遠,控制自己的貪欲非常重要。”一位曾兩次借錢給老魏的私募大佬說。

而監管部門近年來的從嚴監管和無所不在的大資料分析,也讓老羅們直接暴露在陽光之下。為了逃避監管,老羅不停地在幾十個帳戶當中倒騰,但最近他的幾個帳戶都收到監管警示。“以前監管部門只是對特別惡劣的行為進行打擊,現在連只有一些小動作的資金方也被挖出來了。”

據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透露,監管部門現在已經初步搭建了稽查歷史資訊資料庫,通過大資料勾勒涉案人員的“人物畫像”,無論是興風作浪的大鱷還是想做點壞事的小魚小蝦,都逃不過大資料的眼睛。

更讓“市值管理者”們糟心的是,股價快速拉起後,往往缺乏跟風盤,如何出貨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還經常被遊資或者其他私募趁火打劫。私募老王在年初就佈局了一隻小市值股票,經過一系列精心的吸籌、挖坑、洗盤,上市公司釋放利好,老王開始快速拉升,但到達目標價位後,他還沒有來得及出貨,就被不知道來自何方的神聖砸出了兩個跌停板,最終是白忙一場。

被誤解的市值管理

2013年以來,市場上曾出現許多打著市值管理名義操縱股價的行為,讓許多人一度對市值管理產生了誤解。但事實上,市值管理有其正當性和合理性,它不僅與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企業形象和社會責任有關,也與資本市場的平穩運行和金融資源配置的有效性直接相關。

“市值非理性大幅波動會影響到公司的戰略規劃,比如2008年,就曾出現多例因股價過低而導致上市公司增發融資方案擱淺的案例,因此公司的市值需要保持一定的穩定性。” 景良投資董事長廖黎輝說。

市值管理雖然和股價有一定關係,但過度關注股價甚至不惜與私募等機構聯手操縱股價,無疑是走錯了路。“任何偏離企業基本面、阻礙投資者客觀判斷的市值管理,都是不誠信的,甚至會構成操縱市場罪,對企業自身有百害而無一利。”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坦言,上市公司最好的市值管理,就是將企業經營好,管理好,做足研發,做好品牌,做強主業,做大市場。

廖黎輝認為,單純通過二級市場進行市值管理,往往週期比較短,就可能會頻繁交易,引發操縱股價的嫌疑。由於一些上市公司缺乏基本面支撐,股價的突然拉升也得不到其他機構的認可,往往只能吸引散戶跟風,導致賣出股票都成問題,而暴漲暴跌也容易引發監管關注。通過二級市場操縱的市值管理模式是不行的,市值管理必須有基本面作支撐。

業績無疑是上市公司市值的基石,而適當的市值管理也非常有必要。廖黎輝說,在資本市場上,上市公司可以通過主動管理,在股價瘋狂時賣出一定股份,在市值低估時買入相同股份,這樣就可以在持有股份不減少的情況下,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良好的市值管理也可以為企業發展戰略服務,比如上市公司可以在股價低迷時做股權激勵,股價較高時進行股權激勵行權,調動員工積極性;可以在股價高時進行股權融資,利用資本市場實現實體企業的快速擴張,在股價低時進行股份回購,從而提升每股收益,增強投資者信心。

回饋股東提升企業透明度

業內人士指出,除了把上市公司經營好之外,注重分紅、增強企業透明度,也同樣是市值管理的正路。

上市公司的市值主要取決於公司的內在價值,包括公司的商業模式、產品研發、市場份額、公司戰略等等,這些內在價值短期內變化不會太大,但上市公司的主觀努力,如加大分紅比例、增加公司透明度等,依然有助於公司的價值發現。

有投行人士表示,提高分紅比例,讓股東分享上市公司盈利,就是提升投資者信心、吸引投資者挖掘上市公司價值的有效手段之一。貴州茅臺、格力電器、福耀玻璃等藍籌公司,都非常重視股東分紅。大比例的分紅不僅可以回饋股東,而且可以幫助公司樹立積極正面的市場形象。

此外,增加上市公司透明度,及時回應市場質疑,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也有助於上市公司的價值發現。

科大訊飛今年以來股價大漲,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質疑的文章,公司及時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對有關觀點進行了反駁。分析人士認為,儘管這場爭論尚未有定論,但科大訊飛積極回應的態度無疑是值得肯定的。資訊透明度是與上市公司市值正相關的,資訊透明度高的上市公司,投資者往往願意給出較高的流動性溢價。

作為資本市場的資深人士,深圳證監局原局長張雲東對市值管理無疑有著更深刻的理解。他認為,市值不僅與主觀努力有關,還受制於上市公司主觀無法干預改變的客觀條件。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心無旁騖地埋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著力創新、創造內在價值。而與價值創造有關的公司治理、投資者關係、市場影響力、品牌影響力等等都是市值管理的應有之義。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