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萬億機構資金配置新動向:基金量化專戶受追捧

中国证券网
2017-08-28 10:11

已收藏

受益於今年上半年大盤指數上行趨勢和機構資金配置需求,專戶量化投資正在受到越來越多機構資金的關注。目前,機構資金在基金專戶上的資產配置規模早已過萬億,萬億機構資金配置出現新動向,量化專戶產品規模增長明顯。

量化專戶產品

受機構資金追捧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數量投資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公司近期推出了多個指數量化專戶產品,在匹配客戶特定風險收益需求下,以指數為基準,但相對收益要比指數有一定的增強,目前機構定制的Smart Beta產品主要是跟蹤滬深300、中證800等指數。

北京一家次新基金公司市場部總監也表示,很多銀行近期對量化投資的概念比較認可,銀行從固收、權益都委託出來很多資金,保險、公募、私募都會去和銀行談合作。該公司推出的“固定收益+”、“量化固收”等新概念很受低風險的機構青睞,他們會有小比例資金進來尋找“往下有底線、往上可比同類產品收益有競爭力”的專戶產品。”

量化專戶規模

增長明顯


在機構資金的追捧下,多家機構的量化專戶規模增長明顯,但規模增長的產品主要側重於一般主動量化和被動量化產品,對衝量化專戶的規模增長相對有限。

上述北京大型基金公司數量投資部負責人透露,今年以來該公司專戶量化規模增長了大約90億元,主要是保險等長期投資者比較青睞量化產品。具體到產品選擇上,機構主要佈局的還是指數量化產品,選股因數需要選擇成分股,但成分股的權重方式具有多樣性,因數也因為打分不同而可以構建不同的組合。這相當於為客戶定制指數,滿足客戶的一些特殊的風險偏好需求。

“海外市場做指數量化做得比較大,通過跟蹤標準指數做些增強收益也正在受到國內投資者的認可,機構近期對這類產品很感興趣。”該負責人稱,“這類機構比較喜歡被動量化,而不是主動量化,主動量化的靈活性太強,風險暴露比較大。他們喜歡標準化的被動產品上增加上一些增強策略,希望收益圍繞標準指數做些增強效果。而對沖的量化產品在股指期貨受限之後,對沖成本很高,絕對收益在投資上難度很大,我們會主動降低風險暴露,壓制規模發展。然而,從長遠看來,對衝量化產品規模還是很有潛力的,畢竟存在市場需求。”

上述北京次新基金公司市場部總監也稱:“基金公司的專戶客戶主要是銀行和保險,但我們公司只有2家銀行客戶,專戶總規模是60多億元,客戶包含了銀行、券商和信託等。其中,量化專戶有兩隻,規模各有幾億元,產品是私人銀行發行給高淨值客戶,主要是配債券投資加一些增強收益。雖然現在規模不是很大,但因為有歷史業績,來談合作的客戶並不少,未來這塊市場還是很有前景的,是我們公司重點佈局的領域。”

競爭激烈管理費低

小公司業務難開展


量化專戶的市場需求和規模擴張主要對具備歷史業績和管理經驗的基金公司形成利好,但對於剛剛涉足該市場的基金公司而言,在業務拓展上同樣舉步維艱。

北京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市場部總監告訴記者,該公司近期也在和銀行溝通一款普通的量化專戶產品,主要針對銀行的高淨值客戶發售。但由於公司目前缺乏量化產品管理經驗和歷史業績,目前機構對公司的產品需求並不大,談了很久也沒有進展。

該總監分析,一方面,上半年大盤藍籌指數收益不錯,稍微做些增強實際上比主動基金業績還有優勢,這對存量產品業績是利好;另一方面,配置大藍籌股的大公司上半年產品收益不錯,而配置中小創股票較多的中小公司歷史業績乏善可陳,就很難受到機構資金的青睞。

由於市場競爭激烈、管理費率微薄,對於中小公司而言,專戶量化產品形同“雞肋”。

有基金市場部總監坦言,“這塊的市場競爭很激烈,上半年我們固收專戶收益報的是5.2%年化收益,上半年股市、債市都不太好,這個收益率還是很有壓力的。但客戶私下說,有些私募年化收益可以給到12%,私募還是比較敢於加杠杆的。”

同時,由於機構大資金委託資產,做專戶的話語權相對更強,專戶量化產品的管理費收入並不盡如人意,業內很多通過超額收益後端分成來提升費率。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