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A股市場部分股東也在忙“收割”。9月以來滬深兩市重要股東減持套現逾15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股東“秋收”心切,違規減持。在監管層多次發出監管函或者行政處罰通知的情況下,部分重要股東仍在頂風作案。
大宗交易升溫
弱勢震盪下的A股市場正遭遇6月以來的第二波“減持潮”。近期日上集團、天舟文化、步森股份、金髮拉比、永泰能源、貴糖股份等數十家上市公司股東宣佈已減持。據相關機構統計,截至9月21日,9月以來共有393次重要股東減持,涉及280家上市公司。
減持潮的出現與此前減持受限不無關係。去年A股市場遭遇極端下跌行情,證監會發佈減持規定,暫停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監高通過二級市場減持股份,以緩解集中拋售壓力。
今年1月,證監會再度發佈《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要求上市公司大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需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畫;同時要求大股東在3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一。
隨後,一些上市公司股東開始通過大宗交易進行減持,尤以今年6月份較為明顯。資料顯示,今年6月份,產業資本減持390億元,增持只有99億元,淨減持291億元。其中,347家發佈減持公告的公司,涉及股東672位。
9月,隨著解禁高峰的出現,減持潮再次出現。從市場情況看,大宗交易亦逐漸升溫。滬深交易所公佈的最新資料統計顯示,9月以來,滬深兩市共有971筆大宗交易成交,平均每日成交80.92筆,較8月環比上升29.2%,共有近31.54億股被轉手交易,合計成交金額為365.67億元,平均每日成交30.47億元,較8月環比上升近45.6%。
據統計,從行業分佈來看,前期表現較好、整體估值較高的板塊減持較為集中。證監會42個行業分類中,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軟體和資訊服務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五大行業減持公司數量排名前五位。近期炙手可熱的房地產企業,也出現在減持名單中。
違規減持頻現
減持是股東正常投資行為,但近期屢屢出現的違規行為給市場帶來壓力。就在半年報披露期間,不少上市公司減持觸碰監管紅線,引發監管關注。據不完全統計,共有十餘家公司因違規減持收到交易所下發的監管函。這些公司違規事實包括視窗期違規減持、持股5%以上股東變動股份未履行信披義務等。此外,部分公司可能借高送轉掩護股東減持的情況也引發了監管機構關注。
深圳證券交易所9月14日宣佈對GQY視訊股東姚國際給予公開譴責處分。公告稱,6月13日至6月23日,姚國際以20.15元/股的成交均價累計減持GQY視訊853.82萬股,成交金額1.72億元,違反了其作出的“自2015年7月16日起6個月到12個月間,若公司股票價格未達到50元不減持”的承諾。業內認為,若姚國際違背承諾尚與被強制平倉等“不可抗力”有關,而另一些重要股東的違規減持顯然有著明顯的主觀故意。
近期監管部門對可能借用“高送轉”掩護股東減持的現象表示了關注。今年4月23日,中通客車披露的2015年利潤分配方案和資本公積轉增股份方案公告中,控股股東中通集團作出“方案披露後6個月內無減持計畫”的承諾。短短兩個月後,集團卻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統累計減持590萬股。實際上,此前吳通控股、怡球資源等上市公司都曾因此受到市場質疑。
業內認為,根據市場走勢和公司經營情況以及自身合理需求,對上市公司股份進行增減持,本是股東的合法權利。但對於違反相關法律和監管要求的違規減持,監管部門應當嚴厲查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