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年線攻堅戰再度打響 兩條件圈定三類領漲尖兵

中国证券网
2016-09-07 10:40

已收藏

昨日,滬深兩市股指以深“V”反轉方式打破了近日糾結的格局,但當滬指反彈觸及年線時再度戛然而止,表明年線壓力猶存。至此,滬指已經在年線下方縮量整理,長達16個交易日。有觀點認為,隨著股指再度逼近年線,那些前期資金淨流入,且股價率先突破年線的強勢股,有望成為本輪攻勢的領軍者。《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統計資料顯示,自8月16日滬指見頂3140.44點以來截至昨日,滬深兩市共有242只個股實現了大單資金淨流入,且股價突破年線,其中,電子(24只)、醫藥生物(21只)、化工(20只)三類個股相對集中,本文特對以上三類強勢股進行仔細梳理,以饗讀者。

電子 24只個股股價站上年線

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統計顯示,8月16日大盤回檔以來截至昨日,有24只電子股股價(後複權)處於年線之上且獲得市場資金的青睞,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為18.84億元。

具體來看,上述24只個股中,超華科技期間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最多達到6.22億元,勝宏科技、乾照光電、火炬電子期間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也均超億元,分別為2億元、1.40億元、1.06億元,另外,國星光電(9534.60萬元)、勤上光電(7702.65萬元)、麥捷科技(7564.75萬元)、洲明科技(6738.29萬元)、和晶科技(6689.12萬元)、海洋王(6242.86萬元)、等個股期間也獲得超6000萬元的大單資金追捧,值得關注。

從市場表現來看,在這24只個股中,8月16日大盤回檔以來股價實現上漲的個股有22只,超華科技(28.67%)、生益科技(24.54%)、乾照光電(18.54%)、信維通信(18.04%)、長信科技(16.38%)、麥捷科技(15.82%)等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居前。

投資機會方面,渤海證券表示,目前電子行業已進入估值修復過程,相對全體A股估值溢價率連續6周走低,從7月初以來,電子行業四個子板塊整體估值情況均大幅回落,建議投資者謹慎選擇電子行業個股進行配置,優先選擇具備長期成長性的子行業,挑選子行業中景氣度高且具有業績支撐的個股逢低吸納,避免過度追逐概念和熱點。建議關注:聯創電子、歐菲光、利亞德、洲明科技、德豪潤達等。

醫藥生物關注三條主線

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統計顯示,8月16日大盤回檔以來截至昨日,有21只醫藥生物股股價(後複權)處於年線之上且獲得市場資金的青睞,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為14.10億元。

具體來看,上述21只個股中,華仁藥業期間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最多達到3.09億元,廣濟藥業、複星醫藥、江中藥業、人福醫藥等4只個股期間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也均超億元,分別為1.63億元、1.47億元、1.24億元、1.16億元。

從市場表現來看,在這21只個股中,8月16日大盤回檔以來這些個股全部實現上漲,華仁藥業(29.62%)、廣濟藥業(16.47%)、萬孚生物(13.19%)、博濟醫藥(12.72%)、潤達醫療(10.84%)、山東藥玻(10.48%)、瑞康醫藥(10.32%)、北大醫藥(10.03%)和江中藥業(10.00%)等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均達到或超過10%。

在板塊的投資策略方面,國聯證券表示,9月份建議關注三條主線機會:1。醫療體制改革和一致性評價等政策受益個股,建議關注愛爾眼科、濟川藥業、雙鷺藥業等;2。受益于行業集中度提升,建議關注業績增長穩定的龍頭股的長期投資價值,如華蘭生物、恒瑞醫藥、中國醫藥、魚躍醫療等;3。國企改革進度加快的投資機會,建議關注新華製藥、千金藥業、仙琚製藥等。

化工 5只個股股價累計漲幅超10%

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統計顯示,8月16日大盤回檔以來截至昨日,有20只化工股股價(後複權)處於年線之上且獲得市場資金的青睞,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為22.08億元。

具體來看,上述20只個股中,德美化工期間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最多達到11.27億元,宏達新材、中國石化、利民股份期間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也均超億元,分別為4.29億元、1.62億元、1.33億元,另外,海利得(7547.54萬元)、龍宇燃油(5303.00萬元)、世龍實業(5158.96萬元)、大慶華科(4085.46萬元)、齊翔騰達(2974.35萬元)、兄弟科技(2947.93萬元)、海達股份(1981.71萬元)、恒逸石化(1444.39萬元)和江蘇索普(1031.96萬元)等個股期間也獲得超1000萬元的大單資金追捧,值得關注。

從市場表現來看,在這20只個股中,8月16日大盤回檔以來股價實現上漲的個股有17只,世龍實業期間累計漲幅居首達到30.69%,宏達新材(19.86%)、國光股份(12.47%)、江蘇索普(12.05%)和龍宇燃油(10.54%)等4只個股期間累計漲幅也均超10%。

世龍實業8月16日以來上漲幅度最高,公司是國內第二大AC發泡劑和氯化亞碸生產商,公司已形成較為完整的迴圈經濟產業鏈,致力於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清潔效益相結合。公司2016年中報披露顯示,預計2016年1月份至9月份淨利潤同比增長150%至200%,盈利5656.15萬元至6787.38萬元(上年同期盈利2262.46萬元).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