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在爭議中看中概股回歸本質

中国证券网
2016-05-09 11:09

已收藏

中國資本市場從來不缺故事,這次故事的主角是中概股。

自去年股市異常波動以來,A股一直處於信心恢復之中,但就有極少數名不見經傳的個股在市場持續小幅震盪期間迎來了爆炒盛宴,這些“幸運兒”就是被中概股私有化回歸A股過程中相中的那些“殼”股。

受海外監管差異、境內外市場理念不同、國內資本市場高估值等影響,中概股在近幾年掀起了私有化回歸A股熱潮。與赴美上市企業數驟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38家在美上市中資股去年宣佈私有化交易,其中6家已經完成。從已完成回歸的公司來看,市值翻番不是問題,其中被巨人網路借殼的世紀遊輪走出20個漲停,從31元一度飆升至231元。從默默無聞到股價大漲,不少A股標的因為中概股的“加持”而名聲大噪,輕鬆實現烏雞變鳳凰。

為何“殼”會吃香?這與當前的市場環境不無關係。受新股發行註冊制改革推遲、戰略新興板被擱置等多重影響,中概股只能通過借殼上市或排隊首發的方式實現回歸,在700多家公司排隊首發的壓力下,急於回歸的中概股公司大多選擇了借殼上市,誰也不願意在這場“站著就把錢賺了”的暴富盛宴中落於人後。

監管層顯然已經關注到這一異常情況。7日,證監會表示,市場對通過並購重組回歸A股的中概股提出了一些質疑,應對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殼”資源炒作等現象予以高度關注。證監會注意到市場的這些反映,正對這類企業通過首發、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證監會的表態引發了多方討論,有人說監管層要嚴堵中概股回歸之路,也有人說借殼上市、並購重組將會被“一刀切”,其實不然,此次監管的要點或不在於限制中概股回歸,而在於抑制中概股回歸過程中的“殼”資源炒作。

實際上,優質的中概股回歸對於中國資本市場是有益處的,其不僅會為A股注入新鮮血液,提升資本市場吸引力和交易活躍度,而且還會優化市場行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但不得不注意的是,回歸的中概股中不乏一些跨市套利者,投機性炒作、並購重組利益輸送等問題在擾亂市場秩序的同時,也讓監管效力大打折扣,投資者對這些“回鄉”企業的高看一眼存在著讓資金脫實向虛的風險,當“殼”資源爆炒落幕後,最終受損害的還是中小投資者。

可見,監管部門對“殼”資源炒作的關注是必要的,只有抑制了投機文化的存在,市場才可能向理性的價值投資轉變,畢竟無論企業在哪上市,股價都應客觀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光靠著炒概念吹泡沫,多少個漲停板也還是會向其價值回歸的。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