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中央經濟會議確定明年重點 A股值得期待

中国证券网
2015-12-22 09:50

已收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15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部署2016年經濟工作,重點是落實“十三五”規劃建議要求,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講話中闡述了明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具體部署了明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並作總結講話。分析人士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高屋建瓴,振奮人心,對A股市場形成長期利好,2016年值得期待。

分析師熱議:中央經濟會議確定明年重點對A股市場究竟有著怎樣的重要影響?哪些板塊個股或值得期待?

導讀

細解明年結構性改革“關鍵點”

中央經濟會議提出2016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等

十八大後中央經濟會議首提"房價"鼓勵開發商降價

全面解讀:一文看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點

2016年中國經濟將有哪些新動向?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六大看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股票市場建設4大任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高屋建瓴 A股市場迎來長期利好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


細解明年結構性改革“關鍵點”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明年經濟工作重點: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會議提出,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准、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

會議提到,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會議強調,推進結構性改革,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要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加快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會議還指出,要繼續抓好優化對外開放區域佈局、推進外貿優進優出、積極利用外資、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加快自貿區及投資協定談判、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等工作。

上證報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權威專家就經濟社會發展和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點”進行了深入解讀。

關鍵字:結構性改革

五大政策配合結構性改革

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要用新思路新舉措深挖內需潛力,持續擴大消費需求,發揮好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

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在“出口”、“投資”貢獻乏力之際,“消費”正異軍突起成為經濟轉型中的最大貢獻力量。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將“擴大總需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至更加顯要的戰略高度。

“改革正在慢慢見效,經濟結構的調整正在逐步的推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北京星石投資董事長江暉表示,以投資為主導的傳統行業正在慢慢萎縮,但以消費為主導的新興產業 ,正在慢慢崛起,同時呈現出不可抗拒的上漲力量。

無獨有偶,上海朱雀投資董事長李華輪也認為,2016年與過去幾年最大不同是中國經濟可能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相對於“需求側”改革的措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全面提升中國各方面的要素生產力。

來自宏觀層面的資料,也印證了經濟結構轉型的軌跡——2015年,GDP雖然出現了緩慢下行,但前三季度我國消費增長貢獻率卻已經高達58.4%,預計到2016年,這個數字將提高到65%左右。

波士頓消費者洞察智庫與阿裡研究院聯合開展的研究發現:人口、社會和科技發展等因素將為中國消費市場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對服務和高端產品的需求將急劇增長,網路購物的增長將為更多產品開闢更大的市場。

“儘管中國經濟有所放緩,但中國消費市場的增長速度仍有望保持世界領先水準。”波士頓諮詢公司合夥人魏傑鴻預測,到2020年私人消費將達到6.5萬億美元的規模,而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的消費者、新世代消費者以及網路購物這三股新力量將推動中國消費經濟的轉型。

在江暉為代表的投資界人士看來,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改革並進,這意味著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同時,但這並不是要摒棄需求側改革。在新經濟的力量還不足以托起經濟總量的過渡時期,政府並不會貿然放棄舊經濟,實施休克療法。

事實上,今年下半年,政府已經開始加速推進托底了,只是效果略有滯後而已,目前已經看到了一些苗頭,11月份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已經出現回升的勢頭。簡單說,目前的政策就是“托存量、加增量”。在這個導向下,托底會帶來經濟的企穩,改革逐步見效會帶來新增的上行力量。

“我們堅定認為,中國經濟增速的長期向上拐點將在2016年出現,之後經濟將呈現緩慢上升趨勢。”上述投資界人士判斷,在積極財政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下,中國經濟的結構以及企業的生產效率將不斷改善,代表新經濟各個領域的領袖公司和成功轉型公司依然是中長期的主戰場。

關鍵字:積極財政政策

提高赤字率應結合供給側管理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實行減稅政策,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在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的同時,主要用於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保障政府應該承擔的支出責任。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蔣震對上證報記者表示,擴大赤字率和供給側管理要結合,要把更多的財政資金用於優化供給、創新驅動,這是實現經濟實現轉型升級的一個根本性措施。

中國從2008年開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資料顯示,2008年至2014年,財政赤字率分別為0.6%、2.8%、2.5%、1.8%、1.5%、2.2%和2.1%,其中2009年時達到最高,但一直保持在3%以內。

2015年的實際赤字率有多高?按照全國兩會通過的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2015年中國財政赤字率約2.3%,比2014年提高0.2個百分點,赤字規模為1.62萬億元,比2014年增加2700億元,中央和地方財政赤字規模都有所增加。

長江學者教授林木西說,現在積極財政政策遇到一些困難,中央一般預算收入和過去相比是減少了。過去都是10%以上,今年上半年僅增加了4.7%,支出增加了10.6%。再一個地方政府財政收支也面臨著比較大的缺口。另外,貨幣政策等也出了很多措施,也遇到一些瓶頸,此時需要財政政策出手來相互配合。

今年11月,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曾提出,要反思3%的赤字率紅線和60%的負債率紅線是否是絕對科學的標準。這被解讀為赤字率紅線調整的信號,政府可能大量增加投資。

在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看來,我國使用歐盟標準並不一定合理。階段性擴大財政赤字率意味著財政政策可能會有更多的空間。一方面包含更多有效投資項目的開展,另一方面減稅也有一定的空間。積極財政政策能夠增加額外需求,不管是通過減稅還是增加投資的方式,使得經濟增長保持一定的動能還是必須的。

赤字率的合理額度是多少?“企業一般的債務上限是80%,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比政府面對的風險要大,政府面臨的是經濟風險。一個經濟裡面有很多的行業,相對來說比較穩定。財政債務從美國的經驗看,過去20年一直和GDP總量大小差不多,運行還比較好。我們國家按照這個標準一查的話就是還能開發多少空間。”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對上證報記者說。

關鍵字:去產能

絕對性過剩產能加快出清

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係。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併重組。要盡可能多兼併重組、少破產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要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將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業內人士就此指出,化解產能過剩需要一攬子政策聯動。

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馮飛近日表示,當前,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問題進一步凸顯。特別是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也包括船舶,這幾個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供大於求的形勢比較嚴峻。

以鋼鐵行業為例,資料顯示,2003年產能近3億噸,2012年產能已經突破10億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鋼鐵產能已經接近12億噸。而另一方面,全球需求低迷,中國冶金工業規劃院最新研究表明,預測2015年我國鋼材實際消費量為6.68億噸,同比下降4%,預測2016年我國鋼材實際消費量為6.48億噸,同比減少2000萬噸,同比下降3%。

這說明過去集中審批、管控競爭的方式已難以抑制產能過剩。業內人士表示,必須看到,因為產能過剩的行業往往是地方政府財政支柱企業,涉及當地財政收入、就業、經濟穩定等問題。另一方面,現在過剩的產能不僅僅是落後產能,還包括結構性無序發展產生的大量先進產能,這些都是目前產能過剩政策調控無法根本解決的關鍵問題。

因此,化解矛盾的當務之急是嚴格市場准入,推動產業政策、財政政策、土地政策、環保政策聯動,嚴控產能無序擴張,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壓縮現有產能,推動企業發展,提高產業集中度。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表示,化解產能過剩首先要允許企業“退出”。“如果僵屍企業不能退出的話,對於提高資源效率會有很大的約束。”

在黃益平看來,供給側改革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把失去的競爭力,尤其是在過剩產能僵屍企業上的資源釋放出來,讓它們支持新的、有競爭力的產業。

在這個問題上,中央的態度已十分堅決。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在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上表示,要下大決心,下一步將對“僵屍企業”、“絕對過剩產能”的企業狠下刀子,並提出下決心選幾個產能嚴重過剩的領域“下手”。

馮飛表示,工信部正在組織相關行業制定分業施策的方案。比如鋼鐵產能過剩問題比較突出,而且這個過剩是一種絕對性過剩,該退出的要加快市場出清。

關鍵字:去庫存

房地產去庫存打出“組合拳”

化解房地產庫存。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要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要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中房資料研究院院長陳晟向上證報表示,化解房地產庫存,其實質就是穩定中國經濟。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內容來看,部分內容超出業內外預期。其中,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對農民工“新市民”的“組合拳”。陳晟指出,只要政策能真正落地,讓“新市民”安心在城鎮落戶居住,那麼房地產高庫存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事實上,住建部日前召集了地方房管部門研究去庫存方案,其中便提到要促進農民購房、拆遷補償方式變動以及加強商品房管理等內容。其中,促進農民購房是政策的主要著力點。

農民工的潛在購房需求非常大。今年2月,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資料顯示,目前全國農民工總量2.74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68億人。1.68億農民工中沒有在城裡買房安家的還有1億多。

《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5-2016》測算稱,按照未來5年1億人城鎮化計算,如果70%家庭人口在城鎮購房,每年以農民工為主體的購房需求可達4.6億平方米,未來5年總共23.3億平方米。目前存量房產28億平方米,確實能夠消化。

陳晟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其核心是鼓勵大家持有住房,並進行資源再配置,以求化解庫存。為此,他預計政策還會有進一步的細化“組合拳”,例如包括給予專門用於租賃的住房用地的價格上的優惠等等。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玨林向上證報表示,中央已經明確了房地產去庫存是要打的一場硬仗,他建議可以從“緩開發”、“寬政策”和“盤活市場”三個方面發力,打出一套“組合拳”。

其中,“緩開發”是為了減少房地產增量以降低對已有庫存量的壓力;“寬政策”是要降低門檻兒,以求讓更多的有潛在購房需求者進入市場,消化庫存;所謂“盤活市場”,就是要打通並融合保障房和商品房,以便消化部分商品住房庫存。對於“將鼓勵房地產開發商降低房價”,王玨林表示,政府可以通過減免稅費等政策,降低開發商成本,從而鼓勵其降低房價。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必然有助於改變房地產的低迷狀況。”王玨林說。

多位專家分析,房產調控將和城市群佈局與經濟帶建設協同進行,預計明年三、四線城市將加快去庫存步伐,一線城市的樓市也將回暖。

關鍵字:去杠杆

繼續推進地方政府債務置換

去杠杆方面,會議強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對信用違約要依法處置。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要加強全方位監管,規範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會議還提出,抓緊研究提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

在業內人士看來,2016年,國家將繼續加大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截至2014年底,地方政府性債務總規模為24萬億元,其中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為15.4萬億元。

對存量置換問題,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近期撰文稱,出於對減少市場衝擊的角度考慮,有可能會設置一定期限的過渡期來完成置換工作;如果考慮三年的過渡期,則每年置換債券發行規模約為4萬億至5萬億元。

惠譽方面也預計中央政府將繼續擴大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的規模,由今年的3.2萬億元增至每年的3.2萬億-4萬億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接下來,去杠杆一方面是通過加大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另一方面是通過發展直接融資,改善企業融資環境的同時,降低企業的杠杆水準,包括後續註冊制的推出,也在去杠杆的政策範疇之中。

對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曾剛表示,2016年,金融風險防範將主要集中在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金融體系交叉風險、民間融資風險等三個方面。雖然銀行體系的信用風險總體可控但上升的趨勢不容忽視,商業銀行應該加快處置風險,提高自身應對風險的能力。目前,分業監管的體系不利於防範系統性風險,隨著資金跨市場流動加強,交叉風險已經越來越明顯,監管體系層面,將會進一步做好監管協調,通過監管體系改革更好地適應跨市場金融活動的監管,防範整個金融體系風險。

在他看來,打著互聯網旗號的民間金融風險逐漸暴露,個別體量並不小,影響較大,監管層應該儘快出臺相應的監管措施,制定規則加強監管,同時加強投資者教育。

關鍵字:降成本

企業降成本亟待結構性減稅

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出“組合拳”。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規範仲介服務。要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研究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要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併“五險一金”。要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為實體經濟讓利。要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進流通體制改革。

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減輕企業負擔意味著繼續推進結構性徵稅,包括提高直接稅比重,增強可操作性,而不是全面減稅。

“減輕企業負擔,除了下調宏觀稅賦外,調減企業非稅負擔更關鍵,包括下調不合理收費、社保繳費調減、減輕企業綜合負擔,如紅頂仲介尋租帶來的綜合成本,以及更有效融資支援中小微企業,輔以政策性金融、產業基金等配套改革措施。”賈康強調說。

供給經濟學派的典型主張之一,就是刺激生產必須減稅。目前,結構性減稅和降低融資成本政策建議已成為主流。據報導,發改委等部門已展開調研,不久後將推出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相關措施。不過,在具體操作中,專家對落地政策的優先順序還有分歧。

“前些年減稅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說研發費用扣稅,以及小微企業暫緩增值稅等,但都是局部地區的毛毛雨。現在產業太困難了,需要普降甘霖。”國研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測算,去年國內增值稅約3萬多億,如果降兩個點的增值稅,就是減稅三四千億,壓縮10%的全國行政事業辦公費用足夠彌補財政收入下滑。

賈康進一步介紹,結構性減稅可以做的措施有,加快完成營改增徵稅工作,下一步,以問題導向,設計優化調整方案。支援中小微企業可以做的減稅措施,包括加速折舊,研發投入抵免所得稅,鼓勵創新等。

至於已做出的決策如何落實,國稅總局前副局長許善達曾在多個場合指出,減輕企業稅費力度,當前最主要要做營業稅改增值稅。原計劃“十二五”期間完成,還有五六千億沒減,改革越推遲,分母越大。民營企業有很多投資項目,但一直在等待政府營改增靴子落地,以分享改革紅利。此外,劃轉部分國有資本補充社保基金,總量約15萬億,可以降低社保繳費率一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改善企業經營效益,提高職工收益,對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有較大刺激作用。

關鍵字:國企改革

2016將是國企供給側改革年

推進結構性改革,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要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從會議內容可見,明年的經濟工作將以調結構為主題,化解產能過剩為重點,由政策發佈年轉為改革落地年。而在調結構、化解過剩產能方面,因國企在相關行業占比最大故將成為改革主體。可以說,2016年將是國企的供給側改革年。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產能過剩,如何化解國內產能過剩問題就成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課題,也是推進供給側改革面臨的嚴峻挑戰。除鋼鐵行業外,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造船、有色金屬 、建材、輕工、紡織、食品等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也相當嚴重,而在這些領域,國企都佔據多數,系改革主體。

對於國企去產能和解決僵屍企業,主要可有五大路徑:一是從解決僵屍企業入手,關停並轉,用產權轉讓、關閉破產方式加快清理退出;二是剝離出來,重組合並,重新配置資源;三是用“騰籠換鳥”的思路去換產品、換技術,換新的運營方式,提供有效供給;四是擴大出口,開闢新的市場,從需求端加快去產能;五是加快產能輸出,在供給端消化產能。

而在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方面,本次會議圍繞“結構調整”的主題,重點強調了“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說明這兩項工作將是明年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兩類公司的定位即通過“三個一批”調整行業結構,故將是明年工作的當務之急。而壟斷行業改革則將以石油天然氣、電力電信等行業為主。

關鍵字:對外貿易

外貿開放領域的五顆“定心丸”

要繼續抓好優化對外開放區域佈局、推進外貿優進優出、積極利用外資、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加快自貿區及投資協定談判、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等工作。要改善利用外資環境,高度重視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高度重視保護智慧財產權,對內外資企業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要抓好“一帶一路 ”建設落實,發揮好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機構的融資支撐作用,抓好重大標誌性工程落地。

業內認為,之所以把上述任務作為明年的工作重點,是為了給對外貿易和對外開放工作開出五顆定心丸。商務部研究院市場經濟部副主任白明對上證報記者指出,未來中國需要拓展國際空間,發展外向型經濟,而這中間逾越不過“優進優出”,即優化我國的貿易結構,這是必須要走的路和其他外貿工作的基礎。

“其次,會議指出我們目前迫切需要應對的事情,如‘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這是因為如果不參與就會陷入被動,例如TPP對我們產生的影響,在剛結束的WTO第十屆部長級會議之前和之中,美國對杜哈回合機制提出質疑等,都使得我們目前面臨了複雜的國際貿易形勢,因此積極參與全球的經濟治理非常有必要。”白明說。

再次,“一帶一路”將是未來方向。白明表示,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構想後的前一兩年主要是在爭取共識和計畫的相互對接,未來則是項目落地,其中包括國際產能合作,也要與“一帶一路”密切結合。

四是面臨當前的形勢和壓力,需要尋求新的突破,如在上海自貿區等自貿區建設的工作上還需要做進一步工作。

五是解決了外資是否還用的疑惑,為外資傳遞、增強了信心。

白明表示,未來的全球化進程中,作為貿易大國的我國,在剩餘國際市場只會越拓展越艱難,方向是向貿易強國轉變,因此未來的重點工作是為貿易強國鋪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重點,也是解疑釋惑的定心丸。

中央經濟會議提出2016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等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併重組;化解房地產庫存,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要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儘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抓緊研究提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15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部署2016年經濟工作,重點是落實“十三五”規劃建議要求,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講話中闡述了明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具體部署了明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並作總結講話。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按照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要求,貫徹落實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妥善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党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改革開放向縱深邁進,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大局總體穩定。今年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標誌著“十二五”規劃可以勝利收官,使我國站在更高的發展水準上。同時,由於多方面因素影響和國內外條件變化,經濟發展仍然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

會議認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是我們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週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斷。必須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重大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必須克服困難、闖過關口,堅持辯證法,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潛力大,韌性強,迴旋餘地大,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這是繞不過去的歷史關口,加快改革創新,抓緊做好工作,就能順利過關。必須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在理論上作出創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會議指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努力實現多方面工作重點轉變。推動經濟發展,要更加注重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宏觀調控,要更加注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心理預期。調整產業結構,要更加注重加減乘除並舉。推進城鎮化,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核心。促進區域發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保護生態環境,要更加注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精准幫扶。進行資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擴大對外開放,要更加注重推進高水準雙向開放。

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會議指出,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做好經濟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准、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準整體改善,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會議強調,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

第一,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實行減稅政策,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在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的同時,主要用於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保障政府應該承擔的支出責任。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為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降低融資成本,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總量適度增長,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優化信貸結構,完善匯率形成機制。

第二,產業政策要准,就是要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要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製造強國建設、加快服務業發展、提高基礎設施網路化水準等,推動形成新的增長點。要堅持創新驅動,注重啟動存量,著力補齊短板,加快綠色發展,發展實體經濟。

第三,微觀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要做好為企業服務工作,在制度上、政策上營造寬鬆的市場經營和投資環境,鼓勵和支援各種所有制企業創新發展,保護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合法利益,提高企業投資信心,改善企業市場預期。要營造商品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市場環境,破除市場壁壘和地方保護。要提高有效供給能力,通過創造新供給、提高供給品質,擴大消費需求。

第四,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要完善落實機制,把握好改革試點,加強統籌協調,調動地方積極性,允許地方進行差別化探索,發揮基層首創精神。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抓好改革舉措落地工作,使改革不斷見到實效,使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第五,社會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線。要更好發揮社會保障的社會穩定器作用,把重點放在兜底上,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務。

會議認為,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第一,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係。要依法為實施市場化破產程式創造條件,加快破產清算案件審理。要提出和落實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併重組。要盡可能多兼併重組、少破產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要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

第二,幫助企業降低成本。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出“組合拳”。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規範仲介服務。要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研究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要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併“五險一金”。要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為實體經濟讓利。要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進流通體制改革。

第三,化解房地產庫存。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要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購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要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成為租賃市場的房源提供者,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要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行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併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第四,擴大有效供給。要打好脫貧攻堅戰,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加大資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實幹,提高扶貧品質。要支援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降低企業債務負擔,創新金融支援方式,提高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能力。培育發展新產業,加快技術、產品、業態等創新。要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准性,推動形成市場化、可持續的投入機制和運營機制。要加大投資於人的力度,使勞動者更好適應變化了的市場環境。要繼續抓好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口糧安全,保障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加強農業現代化基礎建設,落實藏糧于地、藏糧於技戰略,把資金和政策重點用在保護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及農產品品質、效益上。

第五,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對信用違約要依法處置。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要加強全方位監管,規範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會議強調,推進結構性改革,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要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要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抓住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完善地方稅體系、增強地方發展能力、減輕企業負擔等關鍵性問題加快推進。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儘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抓緊研究提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加快推進銀行體系改革,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加快發展綠色金融。要加快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個人帳戶,堅持精算平衡,提高統籌層次。要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保基本、強基層的基礎上,著力建立新的體制機制,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會議指出,要繼續抓好優化對外開放區域佈局、推進外貿優進優出、積極利用外資、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加快自貿區及投資協定談判、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等工作。要改善利用外資環境,高度重視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高度重視保護智慧財產權,對內外資企業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要抓好“一帶一路”建設落實,發揮好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機構的融資支撐作用,抓好重大標誌性工程落地。

會議強調,要堅持瞄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放鬆,科學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堅持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靠改革創新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要用新思路新舉措深挖內需潛力,持續擴大消費需求,發揮好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大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著力抓好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要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要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要保住基本民生、兜住底線。要健全督查激勵問責機制,促進各方面奮發有為、幹事創業。

會議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主線。要堅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注重調動企業家、創新人才、各級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善於把握本質、主流和趨勢,善於把握社會心理,善於把握時、度、效,深度分析,主動發聲,澄清是非,更有針對性做好輿論引導工作。

會議號召,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既是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對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部署。各級領導幹部務必把思想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握正確方向,腳踏實地推進,推動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推動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證.券.時.報.)

十八大後中央經濟會議首提“房價”鼓勵開發商降價

昨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明年的經濟工作的五大任務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即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化解房地產庫存、擴大有效供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其中,化解房地產庫存尤為值得關注。會議明確提出,要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行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併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化解房地產庫存

●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

●要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

●要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

●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成為租賃市場的房源提供者,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

●要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行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併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解讀】

去庫存化

十八大後中央經濟會議首次提“房價”

據記者梳理發現,十八大後召開的3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未明確提及“房價”,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明確提及“房價”。

據記者發現,有關房地產調控、保障性住房的字眼,在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沒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後公報中。而2011年、2012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連續強調“堅持房地產調控不動搖”。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據記者注意到,在第三大任務中,用了322個字的單獨段落的篇幅,講到“化解房地產庫存”,並提出了5大要點。

除了十八大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李克強就任總理以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未提房價。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房價”,2015年也沒提。對此,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司長向東2015年3月接受新京報專訪時介紹,“房價”這個詞兒是沒出現,但是講了房地產,主要是促進房地產健康平穩發展。

房價不會快速下滑

會議提出,要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城市與房地產經濟研究室李超博士表示,以前提城鎮化與農民工市民化和住房問題都是單獨提,但這次是把城鎮化與解決住房結合起來提。李超認為,目前的政策可能是把農民工引向三四線城市購房。

李超表示,隨著二三線城市限購逐漸取消,一線城市的限購也在逐漸退出,不過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全面退出短時間可能不大。

會議提出,要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行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併重組,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李超表示,中央需要房價穩定,與地方的出發點有一定差別,因此中央層面會提出降低房價,保障住房需求。未來,應該是穩中有降的趨勢,但不會快速下降。

對於會議中提到的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可能會包括限購,但主要的問題應該是,行政性的限購限貸措施,要讓位於市場性的手段,市場思維來解決這件事情,如增加住宅性用地,調整房地產結構等。

【解讀】

產能過剩
清除產能過剩是核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認為,經濟增速放緩,表面上是需求不足,實際上是供給結構不適應市場需求變化:一方面已有供給因為供大於求出現了過剩;另一方面部分需求缺乏相應的供給難以被滿足。

專家認為,有效出清過剩產能是推進結構調整的核心。近期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不斷下滑、工業價格持續回落,產能過剩是癥結所在。一些行業的“僵屍企業”要得到有效妥善處置。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表示,化解過剩產能要在化解存量和控制增量兩方面同時發力。一方面要加快工業化、資訊化深度融合,挖掘傳統產業升級潛力,並通過國際產能合作、兼併重組等方式,促進市場出清;另一方面,嚴格控制增量,防止出現新的產能過剩。

“在這個過程中,要強調社會政策發揮兜底作用,減少給就業和社會穩定帶來衝擊。”他說。

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

●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係。

●要依法為實施市場化破產程式創造條件,加快破產清算案件審理。要提出和落實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併重組。

●要盡可能多兼併重組、少破產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

●要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

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

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係。

要依法為實施市場化破產程式創造條件,加快破產清算案件審理。要提出和落實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併重組。

要盡可能多兼併重組、少破產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

要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

企業成本

降低稅率給企業減負


“針對當前既要適度擴大總需求,又要著力改善供給側兩方面的任務看,財政政策要承擔更大的責任,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是必要選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

今年我國的赤字率約2.3%。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說,我國進入推進結構性改革攻堅階段,適當提高赤字率,有助於保障民生支出,開拓減稅空間,為企業降低成本。“當前提高赤字率仍有一定空間,但‘階段性’強調的是要把握力度,不會引發財政風險。”他說。

“煥發企業活力是整個結構轉型的基礎,這次減稅範圍廣、力度大,基本涉及全部政府調控範圍,且切中時弊。”張斌舉例說,增值稅目前是第一大稅種,如降低稅率會帶來較大的減負空間。

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出“組合拳”。

●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規範仲介服務。要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研究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

●要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併“五險一金”。

●要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為實體經濟讓利。要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

●要降低物流成本,推進流通體制改革。

金融風險
關鍵環節改革“齊發力”


防範化解風險,關鍵在改革。會議指出,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財稅體制改革,抓住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完善地方稅體系等關鍵性問題加快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儘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銀行體系改革,加快發展綠色金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個人帳戶,提高統籌層次;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這些改革均突出了問題導向,全面深化改革將貫穿始終。”張立群說,國企改革為過剩產能調整、市場出清提供基本經濟制度支援;財稅、金融、銀行等領域改革,兼顧穩增長和調結構;養老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針對結構性改革推進可能帶來的下崗、就業等問題,強調基本民生兜底。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對信用違約要依法處置。

●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

●要加強全方位監管,規範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擴大供給
擴大供給重點在創新


擴大有效供給,著力補齊短板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點之一。

“目前我國的供給存在著重複和過剩的情況,下一步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應著眼於提高供給的品質和效益,這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重要意義。”王軍說。

“創新”在擴大有效供給的眾多措施中成為亮點。會議指出,要支援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培育發展新產業,加快技術、產品、業態等創新。

王軍說,針對一些落後存量,不能簡單關門破產,創新就可以通過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達到用增量來化解存量的效果。

擴大有效供給

●要打好脫貧攻堅戰,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加大資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實幹,提高扶貧品質。

●要支援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降低企業債務負擔,創新金融支援方式,提高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能力。

●培育發展新產業,加快技術、產品、業態等創新。要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准性,推動形成市場化、可持續的投入機制和運營機制。

●要加大投資於人的力度,使勞動者更好適應變化了的市場環境。要繼續抓好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口糧安全,保障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加強農業現代化基礎建設,落實藏糧于地、藏糧於技戰略,把資金和政策重點用在保護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及農產品品質、效益上。(新京報)

全面解讀:一文看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會議,以下為您整理的會議要點及專家解讀。

中國將努力化解過剩產能和房地產庫存

點評:2015年全國商品房的成交量有望接近或超過2013年的最高水準,但從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來看,截至11月超過6.9億平米,2011年以來的5年中幾乎每年新增加1億平米左右,這還沒有包括全國大批在建專案、以及已經賣出土地但還未動工的項目;一些城市前幾年開發量過大,使得去庫存艱難。(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原副會長朱中一)

全國樓市去庫存需要6-7年時間。(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偉)

將幫助農村居民在城市買房

點評:如果真的希望未來成為市民的農民工成為買房的主力人群,就必須在戶籍制度、在中小城市的產業發展和公共服務上著力改進,農民工只有在一個城市裡有就業,子女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能夠跟上,買房對他才有意義。(知名經濟學者馬光遠)

中國將逐步擴大財政赤字比率,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更加有力

點評:基於中國潛在增長的情況,這幾年還可以進一步擴大財政赤字。第一步可以擴大到3%,加大有效精准化的投資力度,除目前的城市地下網管投資之外,應大力彌補增加有利於居民消費的公共服務的投資,幼稚園、學校、醫院、養老、健康保健、旅遊等等。國慶長假一年中國流動旅行人口7億4千萬,你想想多少在坐火車、飛機、吃、玩。中國的老百姓消費沒減弱,我們應該進一步再深挖減稅的潛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譽所長夏斌)

點評:積極的財政將真正積極起來,今年財政收入持續被動下滑,明年壓力將更大,財政赤字率擴大已成定局,預計至少會擴大到2.5%;另一方面,穩健的貨幣可能會更加穩健,以對沖為主。(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貨幣政策應為結構性改革提供合適的條件

點評:隨著通脹回升、存款基準利率降至1.5%的新低以及利率市場化的完成,降息的空間將明顯收窄,降息次數將明顯減少。而在美聯儲加息、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外匯占款繼續大幅下滑的背景下,降准的次數不會少於今年。短期看,匯率貶值壓力釋放,11月外匯占款創下3158億的歷史第二大降幅,降准的視窗再度打開。(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

點評:與財政政策形成對比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在2015年最終變得相當寬鬆。今年,中國人民銀行迄今已5次下調基準利率共125個基點,4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共250個基點。在某種程度上,緊縮的財政政策為貨幣政策應對帶來更大壓力。我們預計貨幣政策在2016年依然保持寬鬆,將會出現1次25個基點的降息與4次50個基點的降准。除了GDP增速進一步放緩,CPI通脹可能依然保持溫和狀態:我們預測2016年整體CPI僅將小幅同比上漲1.9%(2015年預計同比上漲1.4%)。值得注意的是,PPI通縮還將持續,2016年僅小幅收窄至同比-3.3%,而2015年同比為-5.2%。(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

2016年經濟政策重心仍聚焦於供給側改革,將採取一系列舉措降低企業負擔

點評: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有三點。

一是去庫存。房地產重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去年沒提)已成定局,表述也沒有懸念,一定是“化解房地產庫存”。和之前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相比,這次會議提出了更具體的措施“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過去的住房保障主要靠擴大供給,以後可能更多的靠擴大需求,通過貨幣化補貼、建立國家住房銀行等方式降低老百姓的住房融資成本。

二是去產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歷史上可能第一次明確提出“兼併重組、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這意味著在連續幾年擴張需求不奏效的情況下,中央已經把去產能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但考慮到就業壓力,未來仍是兼併重組為主,破產清算為輔。

三是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重大改革,這是三中全會以來一直在說的,但這次特別強調了社保值得關注,這是我們後面要說的城市工作的一部分。(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

中國2016年主要任務之一是去產能、去杠杆

點評:有人擔心去產能將導致大規模解雇工人,進而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其實,中國的適齡勞動人口自2011年開始減少,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失衡意味著部分領域的勞動力供應不足。政府可以在技能培訓與再就業方面加大財政支出,可以緩解產能過剩調整帶來的就業影響。(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

中國將繼續採取措施防範金融風險

點評:未來幾年金融風險還將繼續演化。一方面,政府將維持低利率環境,確保銀行系統穩定的流動性,鼓勵將直接融資(股權與債券融資)作為成本更低的地方政府與大公司融資管道,並採取各種措施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儘管整體狀況仍在控制之中,但信貸增速將繼續超過名義GDP增速,債務/GDP比率將繼續升高,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也將上升。

由此帶來的一個主要擔憂是,這樣一種策略是否會在長期內導致金融體系僵屍化。與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類似,中國債務主要是國內債務(儘管外債自全球金融危機後急劇上升,但基數較小,目前僅占GDP的10%-15%),較高的儲蓄率可以支撐高投資與高負債,且貨幣政策仍有充裕的空間,能夠防止短期內爆發財務困境。

但是,結構性改革才是問題的關鍵。如果去產能過程進展過於緩慢,勞動產生率下滑的局面將無法得以逆轉;上述策略只能推遲金融風險的發生,卻無法從根本上予以消除。實際上,常年向僵屍公司提供貸款只會擠壓用於其他公司的融資(尤其是新興領域),迫使政府採取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並在長期內導致更大問題發生。日本式的金融危機是中國政府應重點防範的風險。(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

2016年中國經濟將有哪些新動向?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六大看點

新華社週一發表文章,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六大看點進行瞭解讀。以下為原文:

“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2016年中國經濟將有哪些新動向?

12月18日至21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形勢、穩增長重點、結構性改革戰術任務、重要改革領域、惠民生要點和開放戰略做出了明確部署。會議強調,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看形勢:新常態下基本面向好但也面臨困難挑戰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新的五年中國經濟將面臨何種形勢?

會議對我國經濟面臨的整體形勢判研指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是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週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斷。

會議認為,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潛力大,韌性強,迴旋餘地大,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經濟形勢的研判,明確了我國在整體經濟增速和就業有韌性的同時,也必須忍受結構調整的陣痛,一部分產能過剩企業要淘汰出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要看到經濟穩中求進的積極成效,為未來工作增加信心,看到風險點和不確定性,把穩中求進的好的勢頭保持下去,使得經濟發展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能夠比較穩定。

看增長: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是發展更加注重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9%。11月初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今後五年,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2016年至2020年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

對於數字背後的增長動力,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具體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一是宏觀政策要穩,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二是產業政策要准,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三是微觀政策要活,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四是改革政策要實,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五是社會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底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認為,2016年中國經濟仍處在一個探底的過程中。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從中長期看這與穩增長是一致的。

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穩定經濟增長,與百姓生活有何關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確立,意味著將更加注重老百姓身邊新消費模式的供給。”廣發基金研究員、副總經理朱平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老百姓息息相關,新消費和服務業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又一動力,未來占中國GDP的比重將逐漸上升。

看任務:戰術上抓住五大關鍵點

2016年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的任務將十分繁重。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戰略”和“戰術”做出安排,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在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方面,會議提出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係,盡可能多兼併重組、少破產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同時要求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

在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方面,會議提出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出“組合拳”。這其中,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社會保險費、企業財務成本、電力價格以及物流成本。

在化解房地產庫存方面,會議提出要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同時還提出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降價、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等方法。

在擴大有效供給方面,會議從扶貧攻堅戰、支援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培育各類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勞動者適應市場、抓好農業生產等角度提出了新路徑。

在防範金融風險方面,會議提出對信用違約要依法處置,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強全方位監管等任務。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認為,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及到“僵屍企業”、高負債企業和過剩產能企業的調整。這種調整更多著眼於中長期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而不是應對短期經濟波動。

針對上述五大戰術任務,李佐軍表示,這些任務有著內在的相互關聯:今年通過政府簡政放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收到了明顯成效;而明年在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同時,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淘汰落後產能和促進創業創新結合起來。“原來僵屍企業佔用的各種資源,包括信貸、土地等,都可以在政府引導下流向新興產業,實現除舊立新。李佐軍說。

看改革:突出國企、財稅、金融、社保四大領域
要想完成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必須全面深化改革。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措施。

記者總結梳理,會議提出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國企改革、稅收改革、金融改革和社保改革四個領域。

--在國企改革中,會議提出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

--在財稅改革中,會議提出抓住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完善地方稅體系、增強地方發展能力、減輕企業負擔等關鍵性問題加快推進。

--在金融改革中,會議提出儘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抓緊研究提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同時要加快推進銀行體系改革。

--在社保改革中,會議提出要完善個人帳戶,堅持精算平衡,提高統籌層次,同時還要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多位專家表示,上述四個領域改革的深化,將使具體經濟發展任務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閉環,促進經濟走向長期健康發展。

看民生:注重精准幫扶與政策托底

在我國扶貧攻堅進入關鍵決戰時期的背景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保障改善民生突出了經濟幫扶和政策托底。

會議提出,要更加注重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精准幫扶。而社會政策要托底,則是要守住民生底線,要更好發揮社會保障的社會穩定器作用,把重點放在兜底上,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務。

針對如何打好脫貧攻堅戰,會議指出要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加大資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實幹,提高扶貧品質。

有專家表示,保障民生離不開增加就業。而結構性調整和深化改革則是從根本上做了政策托底。

賈康指出,這幾年我國就業情況相當不錯,前三季度新增就業人數超過1000萬,這些都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結果。隨著經濟結構中服務業占比提升,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提供的就業崗位已經翻倍。

看開放:注重高水準雙向開放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落實,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機構開始逐步發揮影響力,中國對外開放政策也引人關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擴大對外開放,要更加注重推進高水準雙向開放。

會議指出,要繼續抓好優化對外開放區域佈局、推進外貿優進優出、積極利用外資、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加快自貿區及投資協定談判、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等工作。要改善利用外資環境,高度重視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高度重視保護智慧財產權,對內外資企業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要抓好“一帶一路”建設落實,發揮好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機構的融資支撐作用,抓好重大標誌性工程落地。

推進雙向對外開放,意味著外國對華投資和我國對外投資兩個領域都需要有所作為。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已逐步成為資本淨輸出國家,這對明年雙向對外開放提出更高要求。

“未來要加大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通過對外投資帶動商品輸出,同時發展自主創新、自主品牌、自主行銷的貿易,來實現穩定外貿的目標。” 張燕生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股票市場建設4大任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日前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15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部署2016年經濟工作,重點是落實“十三五”規劃建議要求,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李克強在講話中闡述了明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具體部署了明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並作總結講話。

要點
1、2016年五大經濟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

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3、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為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降低融資成本,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總量適度增長,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優化信貸結構,完善匯率形成機制。

4、財政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實行減稅政策,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在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的同時,主要用於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保障政府應該承擔的支出責任。

5、產業政策:產業政策要准,就是要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要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製造強國建設、加快服務業發展、提高基礎設施網路化水準等,推動形成新的增長點。要堅持創新驅動,注重啟動存量,著力補齊短板,加快綠色發展,發展實體經濟。

6、房地產: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要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行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併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7、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要加強全方位監管,規範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8、金融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儘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抓緊研究提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加快推進銀行體系改革,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加快發展綠色金融。

9、對外開放:要抓好“一帶一路”建設落實,發揮好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機構的融資支撐作用,抓好重大標誌性工程落地。

10、目標:堅持瞄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放鬆,科學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高屋建瓴 A股市場迎來長期利好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要求,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儘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會議特別指出,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併重組。分析人士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高屋建瓴,振奮人心,對A股市場形成長期利好,2016年值得期待。

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為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降低融資成本,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總量適度增長,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優化信貸結構,完善匯率形成機制。

產業政策要准,就是要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要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製造強國建設、加快服務業發展、提高基礎設施網路化水準等,推動形成新的增長點。要堅持創新驅動,注重啟動存量,著力補齊短板,加快綠色發展,發展實體經濟。

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併重組

會議認為,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係。要依法為實施市場化破產程式創造條件,加快破產清算案件審理。要提出和落實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併重組。要盡可能多兼併重組、少破產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要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

要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為實體經濟讓利。要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進流通體制改革。

化解房地產庫存,要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行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併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

會議強調,推進結構性改革,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要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抓住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完善地方稅體系、增強地方發展能力、減輕企業負擔等關鍵性問題加快推進。

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儘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抓緊研究提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加快推進銀行體系改革,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加快發展綠色金融。要加快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個人帳戶,堅持精算平衡,提高統籌層次。要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保基本、強基層的基礎上,著力建立新的體制機制,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投.資.快.報.高.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


穩健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 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會議。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15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部署2016年經濟工作,重點是落實“十三五”規劃建議要求,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李克強在講話中闡述了明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具體部署了明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並作總結講話。

會議強調,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第一,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實行減稅政策,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在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的同時,主要用於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保障政府應該承擔的支出責任。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為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降低融資成本,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總量適度增長,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優化信貸結構,完善匯率形成機制。第二,產業政策要准,就是要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第三,微觀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第四,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第五,社會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線。

會議認為,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第一,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

第二,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第三,化解房地產庫存。

第四,擴大有效供給。

第五,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會議強調,推進結構性改革,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要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要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抓住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完善地方稅體系、增強地方發展能力、減輕企業負擔等關鍵性問題加快推進。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儘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抓緊研究提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加快推進銀行體系改革,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加快發展綠色金融。要加快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個人帳戶,堅持精算平衡,提高統籌層次。要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保基本、強基層的基礎上,著力建立新的體制機制,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會議指出,要繼續抓好優化對外開放區域佈局、推進外貿優進優出、積極利用外資、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加快自貿區及投資協定談判、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等工作。要改善利用外資環境,高度重視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高度重視保護智慧財產權,對內外資企業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要抓好“一帶一路 ”建設落實,發揮好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機構的融資支撐作用,抓好重大標誌性工程落地。

會議強調,要堅持瞄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放鬆,科學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堅持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靠改革創新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要用新思路新舉措深挖內需潛力,持續擴大消費需求,發揮好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大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著力抓好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要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要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要保住基本民生、兜住底線。要健全督查激勵問責機制,促進各方面奮發有為、幹事創業。(中國證券報)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