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三重魔力”助推 次新股“瘋魔”再掀波瀾

中国证券网
2015-12-02 09:41

已收藏

臨近歲末,曾在牛市中大放異彩的次新股再掀波瀾,逆市又刷出一波存在感。事實上,在高送轉預期、解禁期將近及再融資衝動的“三重魔力”助推下,次新股未來不排除將延續其大起大落的“瘋魔”狀態。

“歲末年初,基本上都是‘高送轉行情’等傳統項目登臺表演,尚未經歷送轉的次新股無疑是這一項目的潛在主角。不過,今年的次新股有些不尋常。”滬上某私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在已過去的11月份,以光華科技、中飛股份等個股為代表的次新股群體連續上揚,僅次新股指數的區間漲幅就高達50%,部分有意向推出高送轉的次新股甚至連拉數個漲停。

在業內人士看來,儘管已經有了相當的漲幅,但高送轉預期的持續發酵將給次新股未來走勢繼續添油,加之今年上市的新股將從下個月開始逐漸打開禁售閥門,加之前期IPO募資較少的問題開始顯現,這輪次新股行情的色彩或將格外鮮豔。

高送轉“歲末花紅”

在A股市場,有些概念是每年必炒的常規項目,例如歲末年初的高送轉。距離2016年還有一個月,有些公司已經頗為急迫地拿出方案,以期趕上第一波高送轉行情。

11月25日,盛洋科技發佈公告稱,實際控制人建議,公司2015年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為,以2015年度母公司實現的可分配利潤的20%進行現金分紅,同時以資本公積金每10股轉增15股。

消息一出立刻引發資金追捧,盛洋科技複牌後連續四日漲停,股價也從74.6元每股快速飆升至109.23元每股,期間漲幅接近50%。

今年4月23日才登陸上交所的盛洋科技顯然一開始就有著高送轉的光環:股本小、股價高,帳面上存有總計超4億元的資本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公司在上市後還未進行過任何形式的利潤分配,此時宣佈進行高送轉已是意料之中。

光大證券在近期的研報中指出,根據對2010至2014年報“10送10”上市公司的統計,每年11月至次年5月,高送轉組合大多數時間都能跑贏上證綜指;絕大多數時間裡,高送轉組合相對創業板綜指的超額收益持續存在。

據該研報統計,每股資本公積越多、股價越高、總股本越小、上市時間越晚(特別是前兩個因素),高送轉的概率越大。高送轉預披露主要集中在1月份,也就是市場普遍認同的“歲末花紅”炒作期。

從上述因素推演開來,上市時間不長的次新股無疑是最符合條件的選項。事實也的確如此,每年實施高送轉的股票中,次新股佔有很大比重。以2014年報告期為例,2013年至2014年上市的股票進行高送轉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而上市時間超過五年的股票進行高送轉的比例不足5%。

光大證券甚至還篩選出了數家潛在高送轉標的,其中不乏已經有著出色表現的知名個股。例如,賽升藥業、金雷風電、浩豐科技、邁克生物、萬孚生物、創業軟體、鵬輝能源、強力新材等。而據記者觀察,上述個股不少已在近期創出新高。

“高送轉概念之所以受到市場偏愛,主要還是表明了上市公司對未來成長的信心,除權後股價的攤低也有利於增強股票的流動性,形成明顯的填權效應。”有市場人士如此分析。不過,其也表示,相比上市公司公佈高送轉公告後再介入,事先根據個股情況埋伏其中將是更好的選擇。

解禁期“上漲效應”

不知從何時起,曾被視為洪水猛獸的限售股解禁反而變成了市場喜愛的熱點,每當上市公司的限售股進入解禁倒計時,其股價往往呈現上揚態勢,並在解禁之前走出不錯的行情。

如果說高送轉概念股涵蓋範圍較大,那麼,限售股解禁則是次新股獨佔的優質概念。

“從以往案例看,部分上市公司都選擇在重要股東持股解禁前後實施重大運作,這絕非巧合,其背後實則有著多種利益訴求。”滬上某私募人士告訴記者,儘管其中確鑿的邏輯聯繫只可意會,但潛在規律已被市場所關注。

一年之前的賽象科技就用生動的案例給市場上了“解禁期大漲”一課。

去年12月25日,賽象科技發佈2014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的預披露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提議公司2014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為“10轉20”。如此大手筆的利潤分配與賽象科技彼時“平平業績”並不相符。在此之後,賽象科技更是連續發佈利好消息,貼身各種熱門概念。

就在市場為賽象科技的異常舉動而困惑不已之時,公司股價已迅速從6元每股的價位翻了一倍,此後,不到一個季度時間內,賽象科技的多名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拋售了大量公司股份,累計套現金額超過20億元。

儘管此後賽象科技因此而遭到交易所問詢,但其確實讓市場認識到了一個道理——公司重要股東也希望在較高價位套現,公司推出利好本身亦是正常動作,爭議不少但並無硬傷。

“一些公司的資本運作與重要股東持股解禁確有一定的關聯。暫不論相關資本運作是否是為減持‘護航’,關鍵在於其股價在資本運作實施後均有可觀的漲幅,因此對投資者而言,擇機潛伏‘解禁概念股’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投資機會。”上述私募人士稱。

既然“解禁概念股”值得潛伏,那麼有著當下最明顯減持意願的次新股群體無疑更值得關注。

該私募人士表示,與高送轉預期有明確的股本、資本公積等指標不同,次新股幾乎都符合解禁這一情況,但究竟哪家公司會有較多資本動作,哪只個股又能展現較大漲幅,只能具體個股具體分析,無法一概而論。“換一個角度來看,解禁期臨近作為埋伏次新股的輔助邏輯已經足夠,合理配置也將獲得不錯的收益。”

再融資衝動

已有大批次新股在上市之後不久便火速停牌,或是定增募集資金,或是籌畫資產重組,涉及資金額度也是遠遠超過上市時的募資金額。

除了高送轉預期、解禁期臨近這兩大傳統因素,此前IPO規則調整也給次新股投資帶來了新的投資邏輯。

按照現行的新股發行規則,公司IPO時已經沒有了曾經“紅包滿滿”的超募資金,與行業平均市盈率相匹配的發行估值也使得新股在上市之後難有大把現金,在資金方面捉襟見肘困擾著不少上市公司。

正因如此,“先上市再騰挪”成了不少新股的選擇。就在上半年的牛市中,已有大批次新股在上市之後不久便火速停牌,或是定增募集資金,或是籌畫資產重組,涉及資金額度也是遠遠超過上市時的募資金額。

以昆侖萬維為例,其在8月初曾拿出一份高達25億元的定增計畫,擬投入鉅資掘金海外互聯網金融業務、遊戲P2P業務及軟體商店業務,實現原有業務與互聯網的結合。而公司在半年前登陸創業板時,總計才募集了14.21億元資金,遠低於上述一輪定增的募資水準。

“監管層並未對IPO以後的再融資規定間隔時間,而在IPO控制發行價的背景下,有些公司為了儘快上市會主動降低融資規模,待成功上市後再通過定增‘補血’。”有業內人士如此分析。

在其看來,在上市之後再次啟動定增幾乎成了次新股們的必備動作,此前行情較好時,已有不少次新股率先出擊,拿出了定增方案,但有些因為行情變化等原因未能成行。

在上半年的牛市中,類似昆侖萬維的情況並不少見,此後由於市場大跌,次新股停牌籌畫重大事項的案例一度減少,但近期隨著市場逐漸轉暖,不少次新股又開始摩拳擦掌,籌畫資本運作。

例如,今年3月26日上市的北部灣旅在10月中旬就停牌籌畫重大事項,而該事項可能涉及購買資產類的重大資產重組。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約有十家次新股處於停牌狀態,而隨著市場穩定,這一數量有望再度增加。

上述私募人士則認為,辨析次新股資本運作的投資邏輯更為複雜,但大體可以通過以下指標來佐證:首先,次新股所處行業有著較為明顯的競爭壓力及可供收購的非上市資產,在擁有了A股這一融資工具後,次新股往往願意借力佔據行業優勢地位;其次,次新股前期IPO融資額有限,目前手中現金並不充裕,這將助推公司儘早實施再融資;再次,公司在IPO時的募投項目仍需資金投入,或者產業鏈配套支援,公司為了後續發展也會考慮資本運作。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