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國期貨業協會正式發佈實施《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行動綱要(2017-2020)》(以下簡稱《綱要》),以引導與支持期貨經營機構充分發揮專業特點和優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效率。
2017年是《綱要》實施的第一年,中期協請各會員單位依照《綱要》,制訂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年度計畫,明確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
協會每年將組織開展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優秀案例(專案)評選活動以及《綱要》落實情況的評價工作。
以下為《綱要》全文:
《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行動綱要(2017-2020)》
為進一步提升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引導和説明實體企業積極運用期貨及其他衍生工具進行定價和管理風險,改善經營方式,轉換商業模式,特制訂《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行動綱要(2017-2020)》。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和中國證監會《關於進一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意見》,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這一根本宗旨,堅持以合作共贏為前提、以期現結合為基礎、以業務產品創新為手段、以人才隊伍建設為保障,加快形成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思想共識和行動合力,充分發揮期貨經營機構作為期貨及衍生品服務供應商的專業能力和貼近市場的優勢,全面、持續、深入地在期貨行業落實服務實體經濟的行動和各項措施,努力為實體企業轉型升級和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發揮積極作用。
二、探索服務“三農”新模式
緊密結合國家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加快農村金融創新”、“深入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積極引導涉農企業利用期貨、期權管理市場風險,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等農村、農業改革政策精神和要求,加強期貨經營機構與保險、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積極探索建立農業補貼、涉農信貸、農業保險和農產品期貨、期權的聯動機制。利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探索多樣化合作方式,積極參與訂單農業、糧食銀行、土地流轉等農業改革與試點活動,探索支持穩定農業生產、保障農民收入的新模式,為涉農企業、農村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價格管理與風險管理服務。
三、助力產業結構調整與企業轉型
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政策精神,緊密圍繞“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的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要求,重點服務有色金屬、鋼鐵、煤炭、化工等行業利用期貨及其他衍生工具管理價格、利率、匯率等風險,優化庫存管理,鎖定成本和利潤,改善企業生產經營,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四、發揮專業優勢,開展精准扶貧
充分發揮期貨經營機構定價服務和風險管理專長,滿足貧困地區實體經濟的風險管理需求,積極履行脫貧攻堅社會責任。鼓勵期貨經營機構結合地域特點、業務優勢、人員優勢及實際經營情況,合理選擇幫扶物件,開展精准扶貧。鼓勵期貨經營機構積極探索多樣化的幫扶路徑,探索扶貧工作的長效機制。
五、進一步發展大宗商品服務和風險管理業務
借鑒境內外大宗商品交易商的成熟經營模式,加快拓展風險管理公司以基差貿易、倉單服務、合作套保等業務為主的大宗商品業務。針對實體企業需求自主創設期權、互換、遠期等衍生品合約,開展場外衍生品報價、交易和清算業務,提供個性化的風險管理服務。
六、搭建機構間平臺,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發揮期貨經營機構優勢,加強行業客戶資源整合和共用,發掘實體企業需求,拓展服務管道。搭建服務於實體企業和專業交易商的集資訊互通、倉單登記轉讓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宗商品服務平臺,促進商品期貨、現貨行業的互聯互通。充分發揮期貨行業風險管理和資產定價的基礎服務功能,穩步建設和發展機構間商品衍生品市場,為場外商品衍生品交易商和終端使用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報價、交易等服務。
七、加強期現對接,發揮示範效應
加強行業協會、交易所、期貨經營機構和實體企業的合作,聯合建設一批期現結合典型的示範產業、示範基地和示範企業。加強期貨與現貨行業協會的戰略合作,建立經驗交流、業務研討、人才培養、企業對接、政策支援等方面的緊密合作機制。與條件成熟、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重點產業合作,推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有效利用期貨及其他衍生工具進行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建設風險管理示範行業。加強與貿易集散區、產銷集中區、產業鏈完整區的地方政府或產業協會合作,推動期貨經營機構對口服務區域內實體企業,促進區域經濟優化發展,建設期現結合示範基地。通過股權合作、業務合作等多種模式,加強與現貨產業大型骨幹企業的戰略合作,為企業利用風險管理工具改善經營方式、轉換商業模式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發揮龍頭企業示範效應。推動期貨、現貨市場基礎交易制度的協調發展和互聯互通,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八、提升期貨經營機構跨境服務能力
積極回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穩步推進期貨行業國際化,加快在自貿區和境外設立分支機搆,跟隨實體企業進出口貿易、境外項目投資等國際化經營步伐,積極提供跨境風險管理服務,不斷提升跨境服務能力,提升在全球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加強與境外實體產業和金融機構的合作,為我國實體企業優化配置原料與產品資源,提供商品價格風險管理、匯率風險管理、利率風險管理等配套金融服務。探索利用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制度,為實體企業進行跨境風險管理提供便利和服務。
九、打造實體企業風險管理諮詢服務平臺
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自身專業優勢,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企業風險管理諮詢平臺,為企業提供線上即時諮詢和線下量身打造解決方案的企業對接服務。針對特定產業、特定品種開展“請進來、走出去”產業服務主題活動,為實體企業提供風險診斷諮詢、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等現場諮詢服務。
十、圍繞服務實體企業加強金融機構間的業務合作
以服務實體企業為紐帶,加強期貨業協會與其他金融行業協會的合作,推動期貨公司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在倉單質押、農產品價格保險、貸款風險管理、供應鏈金融、做市交易、風險管理產品設計等方面,聯合為實體企業客戶提供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十一、完善期貨公司運營管理和內部激勵機制
引導建立適應實體企業開發和服務的期貨公司運營機制,改革現有組織架構和行銷體系,提高各業務單元在服務實體企業方面的協同能力。探索期貨公司集團化經營模式,在有效防範利益衝突和加強敏感資訊管理的前提下,通過依法授權、購買服務等機制整合共用內部資源。加強對公司行銷、投資諮詢等服務人員的培訓,完善針對產業客戶的市場開發、政策解釋、需求識別、方案定制、售後服務等標準化工作流程和實用工作手冊。建立針對產業客戶開發的考核、激勵機制和差異化的期貨公司客戶服務體系。
十二、加強期現結合人才培養與交流
實施期現結合高端人才培養計畫,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技能培養,每年為期貨經營機構和實體企業培養一批熟悉期現結合業務、具有實際操作能力、恪守職業道德的專業人才,建立期現結合專業人才庫。探索建立期貨行業與現貨行業雙向人才交流機制,鼓勵與推動實體企業與期貨經營機構間互派人員交流學習和掛職鍛煉。充分利用行業協會、交易所、高等院校、實體企業、期貨經營機構等各方現有資源,打造一批境內境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期現人才培訓基地。組建由期貨、現貨行業資深人士組成的專家團,打造精品課程和視頻,大規模開展現場或網路培訓。
十三、持續開展典型經驗案例總結與宣傳
按照“發現好故事,宣講好故事”的原則,組織編撰期貨業服務實體企業、實體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典型案例集、實體企業風險管理實用手冊等具有較強實務操作性的材料,促進期貨經營機構、現貨企業對典型案例和成熟經驗的交流學習。充分動員行業力量,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利用傳統和新媒體等多種方式,加強對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輿論宣傳和引導,凝聚企業共識、行業共識和社會共識。
十四、推動改善實體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的生態環境
組織開展實體企業利用期貨市場情況的專題調研,瞭解主要期貨品種對應產業與實體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現狀和問題,形成專項調查報告和相應政策建議。加強與相關各方的溝通、協調,推動政府有關部門完善國有企業考核機制、衍生品會計稅收等政策法規,推動交易所根據實體企業需求優化現有交易品種、合約,開發、上市新的期貨、期權產品,進一步完善交易交割、持倉限額管理、套保額度管理等制度,為期貨經營機構更有效地提供服務和實體企業更好地利用期貨市場提供便利。
十五、探索建立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激勵機制
加強正面引導和激勵,開展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優秀專案、典型經驗和案例的評選活動。督促期貨經營機構制訂服務實體經濟年度計畫,明確工作重點和工作目標。開展貫徹落實本《綱要》期貨經營機構評價工作。推動監管部門、交易所等有關方面出臺支援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優惠政策,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形成激勵機制。重點推動解決期貨經營機構在當前階段為實體企業服務中所遇到財稅等實際問題,提升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十六、堅持服務實體經濟與防範風險並重
完善期貨經營機構自身內控體系,強化風險防範,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嚴防風險外溢,始終把風險控制貫穿於服務實體經濟的全過程。樹立誠信合規的行業文化,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保護客戶合法權益,促進期現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2017年是《綱要》實施的第一年,中期協請各會員單位依照《綱要》,制訂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年度計畫,明確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
協會每年將組織開展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優秀案例(專案)評選活動以及《綱要》落實情況的評價工作。
以下為《綱要》全文:
《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行動綱要(2017-2020)》
為進一步提升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引導和説明實體企業積極運用期貨及其他衍生工具進行定價和管理風險,改善經營方式,轉換商業模式,特制訂《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行動綱要(2017-2020)》。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和中國證監會《關於進一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意見》,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這一根本宗旨,堅持以合作共贏為前提、以期現結合為基礎、以業務產品創新為手段、以人才隊伍建設為保障,加快形成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思想共識和行動合力,充分發揮期貨經營機構作為期貨及衍生品服務供應商的專業能力和貼近市場的優勢,全面、持續、深入地在期貨行業落實服務實體經濟的行動和各項措施,努力為實體企業轉型升級和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發揮積極作用。
二、探索服務“三農”新模式
緊密結合國家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加快農村金融創新”、“深入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積極引導涉農企業利用期貨、期權管理市場風險,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等農村、農業改革政策精神和要求,加強期貨經營機構與保險、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積極探索建立農業補貼、涉農信貸、農業保險和農產品期貨、期權的聯動機制。利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探索多樣化合作方式,積極參與訂單農業、糧食銀行、土地流轉等農業改革與試點活動,探索支持穩定農業生產、保障農民收入的新模式,為涉農企業、農村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價格管理與風險管理服務。
三、助力產業結構調整與企業轉型
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政策精神,緊密圍繞“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的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要求,重點服務有色金屬、鋼鐵、煤炭、化工等行業利用期貨及其他衍生工具管理價格、利率、匯率等風險,優化庫存管理,鎖定成本和利潤,改善企業生產經營,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四、發揮專業優勢,開展精准扶貧
充分發揮期貨經營機構定價服務和風險管理專長,滿足貧困地區實體經濟的風險管理需求,積極履行脫貧攻堅社會責任。鼓勵期貨經營機構結合地域特點、業務優勢、人員優勢及實際經營情況,合理選擇幫扶物件,開展精准扶貧。鼓勵期貨經營機構積極探索多樣化的幫扶路徑,探索扶貧工作的長效機制。
五、進一步發展大宗商品服務和風險管理業務
借鑒境內外大宗商品交易商的成熟經營模式,加快拓展風險管理公司以基差貿易、倉單服務、合作套保等業務為主的大宗商品業務。針對實體企業需求自主創設期權、互換、遠期等衍生品合約,開展場外衍生品報價、交易和清算業務,提供個性化的風險管理服務。
六、搭建機構間平臺,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發揮期貨經營機構優勢,加強行業客戶資源整合和共用,發掘實體企業需求,拓展服務管道。搭建服務於實體企業和專業交易商的集資訊互通、倉單登記轉讓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宗商品服務平臺,促進商品期貨、現貨行業的互聯互通。充分發揮期貨行業風險管理和資產定價的基礎服務功能,穩步建設和發展機構間商品衍生品市場,為場外商品衍生品交易商和終端使用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報價、交易等服務。
七、加強期現對接,發揮示範效應
加強行業協會、交易所、期貨經營機構和實體企業的合作,聯合建設一批期現結合典型的示範產業、示範基地和示範企業。加強期貨與現貨行業協會的戰略合作,建立經驗交流、業務研討、人才培養、企業對接、政策支援等方面的緊密合作機制。與條件成熟、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重點產業合作,推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有效利用期貨及其他衍生工具進行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建設風險管理示範行業。加強與貿易集散區、產銷集中區、產業鏈完整區的地方政府或產業協會合作,推動期貨經營機構對口服務區域內實體企業,促進區域經濟優化發展,建設期現結合示範基地。通過股權合作、業務合作等多種模式,加強與現貨產業大型骨幹企業的戰略合作,為企業利用風險管理工具改善經營方式、轉換商業模式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發揮龍頭企業示範效應。推動期貨、現貨市場基礎交易制度的協調發展和互聯互通,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八、提升期貨經營機構跨境服務能力
積極回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穩步推進期貨行業國際化,加快在自貿區和境外設立分支機搆,跟隨實體企業進出口貿易、境外項目投資等國際化經營步伐,積極提供跨境風險管理服務,不斷提升跨境服務能力,提升在全球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加強與境外實體產業和金融機構的合作,為我國實體企業優化配置原料與產品資源,提供商品價格風險管理、匯率風險管理、利率風險管理等配套金融服務。探索利用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制度,為實體企業進行跨境風險管理提供便利和服務。
九、打造實體企業風險管理諮詢服務平臺
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自身專業優勢,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企業風險管理諮詢平臺,為企業提供線上即時諮詢和線下量身打造解決方案的企業對接服務。針對特定產業、特定品種開展“請進來、走出去”產業服務主題活動,為實體企業提供風險診斷諮詢、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等現場諮詢服務。
十、圍繞服務實體企業加強金融機構間的業務合作
以服務實體企業為紐帶,加強期貨業協會與其他金融行業協會的合作,推動期貨公司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在倉單質押、農產品價格保險、貸款風險管理、供應鏈金融、做市交易、風險管理產品設計等方面,聯合為實體企業客戶提供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十一、完善期貨公司運營管理和內部激勵機制
引導建立適應實體企業開發和服務的期貨公司運營機制,改革現有組織架構和行銷體系,提高各業務單元在服務實體企業方面的協同能力。探索期貨公司集團化經營模式,在有效防範利益衝突和加強敏感資訊管理的前提下,通過依法授權、購買服務等機制整合共用內部資源。加強對公司行銷、投資諮詢等服務人員的培訓,完善針對產業客戶的市場開發、政策解釋、需求識別、方案定制、售後服務等標準化工作流程和實用工作手冊。建立針對產業客戶開發的考核、激勵機制和差異化的期貨公司客戶服務體系。
十二、加強期現結合人才培養與交流
實施期現結合高端人才培養計畫,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技能培養,每年為期貨經營機構和實體企業培養一批熟悉期現結合業務、具有實際操作能力、恪守職業道德的專業人才,建立期現結合專業人才庫。探索建立期貨行業與現貨行業雙向人才交流機制,鼓勵與推動實體企業與期貨經營機構間互派人員交流學習和掛職鍛煉。充分利用行業協會、交易所、高等院校、實體企業、期貨經營機構等各方現有資源,打造一批境內境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期現人才培訓基地。組建由期貨、現貨行業資深人士組成的專家團,打造精品課程和視頻,大規模開展現場或網路培訓。
十三、持續開展典型經驗案例總結與宣傳
按照“發現好故事,宣講好故事”的原則,組織編撰期貨業服務實體企業、實體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典型案例集、實體企業風險管理實用手冊等具有較強實務操作性的材料,促進期貨經營機構、現貨企業對典型案例和成熟經驗的交流學習。充分動員行業力量,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利用傳統和新媒體等多種方式,加強對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輿論宣傳和引導,凝聚企業共識、行業共識和社會共識。
十四、推動改善實體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的生態環境
組織開展實體企業利用期貨市場情況的專題調研,瞭解主要期貨品種對應產業與實體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現狀和問題,形成專項調查報告和相應政策建議。加強與相關各方的溝通、協調,推動政府有關部門完善國有企業考核機制、衍生品會計稅收等政策法規,推動交易所根據實體企業需求優化現有交易品種、合約,開發、上市新的期貨、期權產品,進一步完善交易交割、持倉限額管理、套保額度管理等制度,為期貨經營機構更有效地提供服務和實體企業更好地利用期貨市場提供便利。
十五、探索建立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激勵機制
加強正面引導和激勵,開展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優秀專案、典型經驗和案例的評選活動。督促期貨經營機構制訂服務實體經濟年度計畫,明確工作重點和工作目標。開展貫徹落實本《綱要》期貨經營機構評價工作。推動監管部門、交易所等有關方面出臺支援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優惠政策,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形成激勵機制。重點推動解決期貨經營機構在當前階段為實體企業服務中所遇到財稅等實際問題,提升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十六、堅持服務實體經濟與防範風險並重
完善期貨經營機構自身內控體系,強化風險防範,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嚴防風險外溢,始終把風險控制貫穿於服務實體經濟的全過程。樹立誠信合規的行業文化,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保護客戶合法權益,促進期現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