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大宗商品

CDRC:人民幣走低是大宗商品下跌“催化劑”

中国证券网
2015-12-14 11:27

已收藏

一直以來,市場將大宗商品和美元看成蹺蹺板的關係,一旦美元上漲,黃金、原油等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便紛紛下跌。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CDRC)核心專家劉心田14日則指出,人民幣匯率也是目前大宗商品影響因素之一,大宗商品持續下跌已是不爭事實,但人民幣的貶值加速了大宗商品市場的下跌,成為其下滑的“催化劑”。

進入11月份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走低,12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358,貶值122點,最近5日共貶值507點,保持每天貶值100左右的節奏,創2011年8月以來最低。目前市場仍然存在著人民幣匯率繼續下行的預期。

無獨有偶,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也創新低。生意社資料顯示,截止12月10日,大宗商品價格指數BPI為671點,創下週期內的歷史新低,較2012年04月10日最高點1019點下降了34.15%。(注:週期指2011-12-01至今)。

劉心田認為,大宗商品市場近年來的變化,已經不是“物理作用”,而是“化學反應”。以原油為例,不足40美元/桶的原油,其地位、價值、作用都發生了實質性改變,而促成這種變化的,正是市場的“化學反應”,其中,既有供應過剩、需求不足導致供需失衡的“壓力”問題,亦有宏觀經濟減速的“溫度”問題,甚至還包括人民幣匯率走低等“催化劑”問題。

劉心田分析,人民幣匯率走低,意味著國內買家在國際上購買大宗商品的購買力降低。這如果發生在2011年前大宗商品的“賣方市場”時期,國際大宗商品供應商如力拓、淡水河谷等勢必推高大宗商品價格,然而發生在大宗商品“買方市場”的今天,則多了幾分微妙。本來大宗商品就供不應求,中國又是主要消費區,中國買家的國際購買力降低了,索性在國際市場就少買甚至不買了,這對本就水深火熱的國際大宗商品供應商們是個噩耗,為了保量,唯有降價,只有降價幅度能夠彌補中國買家的匯率“損失”,才能夠繼續在中國市場上搶到“一碗粥”。為此,劉心田預期,12月中下旬,若人民幣匯率不能反彈,大宗商品將可能再掀降價潮。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