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債券

5.5萬億債券明年到期 違約率或持續攀升

中国证券网
2016-12-06 09:45

已收藏

“如果按照發行的規模主體來計算,公募市場年度的違約率從2014年的0.07%進一步上升到2015年的0.45%,2016年到11月底已經達到0.56%。”12月5日,中誠信國際董事長閆衍在“穆迪-中誠信國際2017年中國市場信用風險年會”上表示,2014年發生第一隻債券違約至今,債券市場已經累積的違約只數達到85只,違約總金額超過370億元,遠超過去兩年違約的只數和違約的規模。

今年4月份,中鐵物資規模達數十億的債券出現違約,引發市場偏好急劇下降並導致大量債券取消或延遲發行,信用風險一度向流動性風險蔓延。隨後,在監管機構和地方政府對信用風險加強維穩後,5月起,實質性違約事件明顯減少,6-10月份新增違約發行人僅國裕物流一家。

然而,11月下旬以來,“15冀物流CP002”、“15機床CP003”先後出現延遲一天的本息違約,此前市場頗為擔憂的中城建中票利息亦出現兩日延遲。這一被稱為“技術性違約”的事件,使得信用風險暴露再次出現捲土重來的苗頭,亦引發市場對2017年債市信用風險的再度關注。

中誠信國際當天在論壇現場針對數百位投資者所做的調研顯示,超過70%的人認為,未來12-18個月違約率將呈現出上升的趨勢。

“從整個2017年來看,應該還是維持著一個多點多元爆發的趨勢,信用風險的分化會成為一個很典型的特徵。”中誠信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總經理張英傑在前述論壇上表示,隨著國企混改的推進,以及地方政府債務處置的推進,未來央企、地方國企的信用分化將加劇。

信用風險壓力不容小覷

閆衍表示,2017年債券市場有4.3萬億債券將要到期,若考慮未來一年內“不斷有新的短融和超短融發行,我們預估明年年底之前實際要到期的債券規模將超過5.5萬億”,償債壓力依舊不小。

閆衍表示,2017年信用風險難以出現實質性改善,市場潛在違約風險可能還會持續出現;且在債券市場信用風險繼續惡化的同時,不同類型企業的信用風險分化趨勢也較為明顯。

“從大部類來看,平臺企業和產能過剩行業信用風險呈現兩極分化,實際上目前僅城投債未發生違約,相對於產業而言,違約的風險較小;另外一個方面,在去產能的大背景下,鋼鐵、煤炭、有色、化工、裝備製造等產能過剩的行業仍然是違約和級別下調的重災區。”他說。

銀華基金固收部副總監劉小平亦表示,若將信用債從發行主體所在行業的角度,簡單劃分為產業類、地產類和城投類三類,產業類債券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其未來的信用風險分化仍將持續,“特別是在過剩產能裡,過剩產能行業的龍頭企業將會受益於去產能和去杠杆的機制,它的信用基本面是要受益的。”

同時,地產類債券的估值風險已然顯現,“最近市場波動比較大,特別是上一周,(地產類債券)收益率的上調幅度高於一些弱週期性行業債券”;但她同時表示,地產公司的違約風險,由於目前難以判斷此輪調控的持續時間,尚難以做出判斷。

城投平臺短期內支持不會減弱

2015年以來,新預算法實施、政府債務實行限額管理、剝離融資平臺政府投融資功能、推動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等政策持續推進。在此過程中,儘管市場屢屢擔心地方城投平臺失去地方政府支持,但迄今為止並未出現違約事件。

在此背景下,城投債成為諸多投資者的追逐對象,城投信仰依舊盛行市場。

中誠信國際公共評級部評級總監王娟亦認為,未來2-3年,地方政府對平臺企業的支持力度並不會減弱。原因在於:平臺公司在應對金融危機、改善民生、提高基礎設施水準方面起到的積極作用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致認可,為此形成的債務也將被妥善解決;因此,儘管出於控制政府債務率的目的,納入政府債務的額度有限,但其餘債務地方政府也未言放棄。

針對城投公司的信用展望,劉小平判斷,隨著近期國務院辦公廳、財政部等部門下發檔重申城投平臺與地方政府債務的關係,“未來的趨勢應該還是,(不同地區城投平臺之間)會有一些分化”;但就城投公司整體而言,違約風險則依舊非常低。

張英傑認為,2014年以後城投剛性兌付的節奏就已經被弱化了,中央政府“實際上是想把能夠有現金流的這類平臺推向市場,這個領域上2017年還會有一些變數,應該還會向著市場方向去走。”

此外,張英傑還表示,未來隨著國企混改的持續推進,國家信用對國有企業的信用支援力度可能會下降,“總體而言會有一個衝擊”。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通過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以及去杠杆等措施,使得一些抗週期性、成長性很好的國企可能被識別處理,這種個體信用反而會得到加強。”張英傑說,未來國有企業的信用亦將呈現分化態勢。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