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債券

上市公司大股東祭出秘密武器 質押股票變相減持套現

中国证券网
2016-11-27 22:21

已收藏

“有的公司發行私募可交換債就沒打算還。”債券投資經理趙響(化名)惴惴道,“有家公司的私募可交換債已出問題了。”趙響吐吐舌頭,截住了話頭。

大股東減持套現一直被投資者詬病。如今,精明的上市公司大股東使出了新的秘密武器——私募可交換債來減持套現,以繞開監管,瞞過投資者。私募可交換債審批簡單,質押率高,在最短時間內,可幫大股東減得一股不剩。現有十多家上市公司發行了這種可交換債,還有至少數十家公司排隊等待發行。

洞悉

債券投資經理是近幾年個人財富積累最快、職業發展最順暢的一部分人。由於他們投資的市場只有機構投資者參與,這些債券投資經理“低調”地享受著成功的喜悅,其幸福生活很少為大眾所知。

趙響就是這部分成功者中的一員。他供職於一家中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主要職責是在銀行間市場進行債券交易。拜4年債券大牛市所賜,趙響每年的投資收益率都在公司排名中位列前三。因此,趙響的職位升遷速度特別快,不到40歲就被提拔為投資總監,個人收入在同事裡也是遙遙領先。

“我的職業歷程在債券投資經理中沒什麼特別之處,可以說整個債券市場的參與者都受益。因為債券市場持續牛市,收益率遠好於股市,所以市場上資深的債券投資經理特別稀缺。基金公司裡做債券投研的,一兩年後就能當基金經理;而做股票投研的,一般都要做三四年才能當上基金經理。”趙響說。

但最近趙響隱隱感到債券牛市可能快到頭了。他的判斷依據是,起到“債市大盤指數”作用的10年期國債利率持續走低;同時,中美兩國利率差已從最高時的3個百分點左右降到了目前的0.3個百分點左右。
而且,一個普遍被市場看好的情況卻讓趙響格外不安:9月初,在交易所流程中的私募可交換債達到近30家,其中一半已獲得通過。這近30個專案的融資規模達400億元,而去年全年私募可交換債總規模不過142億元。

秘密

老周是一家私募基金公司的合夥人,在債券市場浸淫多年。對於趙響欲言又止的私募可交換債,老周呵呵一笑,“債市是大佬雲集的地方,什麼故事我沒見過!私募可交換債就是上市公司大股東‘一魚多吃’的一種玩法而已。”他輕描淡寫地說。

私募可交換債,聽起來是個複雜的金融名詞。當大多數投資者還搞不清楚它的含義時,不少上市公司大股東已借助它完成“金蟬脫殼”,從銀行間市場套取大筆現金。

老周解釋,只要是上市公司大股東,哪怕是個人,都可以用他們的股票做質押來發行私募可交換債。這種私募債一般期限為3年至5年,利率低於銀行的股權質押融資,也低於券商的質押式回購。一年內債券不得轉成股票,之後可以選擇把債券轉換成公司股票,也可以持債到期。

“發行私募可交換債對上市公司大股東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害:比如大股東手裡有10億元市值股票,那麼他基本上可以發行9億元規模的私募可交換債。最重要的是發行流程簡單,門檻低,3個月就能完成發行。即便是把手裡的股票全部質押出去,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還在。大股東發債融了錢究竟去幹嘛也沒人問。”老周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老周曾經接觸過這樣的上市公司,十年前幾個主創人員出資不過幾百萬元創立一家科技型企業,上市後市值迅速爆發至40億元。第一大股東是自然人,持股不到7%,也就是說第一大股東持有的市值約為2.5億元。但這家公司以控股股東為發債主體,發行了約2.5億元的私募可交換債,相當於第一大股東所有的股份都從債券市場套現出來。但這家公司一年的總收入不過2億元,淨利潤不到2000萬。而且公司所處的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

“像這樣的公司發債後實際控制人就已經套現成功。接下來控股股東擁有主動權:想繼續搞企業,可以繼續投入;不想幹了,可以把公司股權讓給別人,錢也不用還了,甩手走人。”老周見怪不怪地解釋。

那麼誰來接盤呢?老周嘿嘿一笑,“既然是私募債,就是不公開發行,買賣雙方商量好就行。合作方式有很多。” 

投資私募可交換債目前被認為是有利可圖的:最好的情況是一年後股價上漲幅度大於轉股價格,收益率高於債券利息;次好的情況是,股價波瀾不驚,持債到期,每年也有4%至5%的債券收益率;最糟的情況是,股價狂跌,大股東質押的股票市值不能覆蓋發行價格。

“股價暴跌也無妨,再爛的股票也有‘殼價值’。”老周吸了吸鼻子。
“像這樣的公司發債後實際控制人就已套現成功。接下來控股股東擁有主動權:想繼續搞企業,可以繼續投入;不想幹了,可以把公司股權讓給別人,錢也不用還了,甩手走人。”老周見怪不怪地解釋。

隱憂

可能是年紀尚輕,趙響對私募可交換債甚至整個債市憂心忡忡。“你想想看,大股東如果能通過買賣股票一夜暴富,誰還會踏踏實實經營企業。”趙響說,“那麼持有這些公司債券或股票的前途在哪裡?”

趙響介紹,一旦公司上市,股東個人財富就成百上千倍增長。這還不算,上市公司發行債券更容易,利率普遍低於一般公司債。且能通過質押股票向銀行、券商融資。現在又多了個融資更方便、質押率更高的私募可交換債。

“在國外,大股東質押股票獲得融資是很常見的,但質押股票和讓渡公司管理權基本是同時發生的;而國內,大股東的大部分股權已經質押給其他機構,可他仍舊保留著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任何重大決策還是大股東說了算。”趙響攤開雙手,一臉疑惑。

而這些上市公司大股東,尤其是自然人股東,通過各種方式減持套現後,實現了個人財富的爆發式增長。

由於是私募性質,加上相對小眾,私募可交換債資訊的公開度、透明度都不夠,各家私募可交換債的條款設置不盡相同,這增加了監管難度。
最讓趙響擔心的是,從2018年開始,這些從2015年中開始“井噴”的私募可交換債將進入集中兌付期。“很難說債券的牛市還能持續多久。這種背景下,私募可交換債的前景恐怕並不樂觀。”趙響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