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中國國家電網湖南電力東方紅(電騾子)共產黨員服務隊的隊員,來自湖南常德市石門縣壺瓶山供電所。如往常一樣,他們要去看望居於深山的十幾位孤寡和殘疾老人。
被稱為"湖南屋脊"的壺瓶山,山高路險。騾子,曾是這裡最值得信賴的運輸工具。奮戰在此的電力工作者,被當地老百姓稱為"電騾子"。
2007年,為了保障山區用電秩序,中國國家電網接管壺瓶山原小水電自供區後,成立了壺瓶山供電所。從此,電力工人們在876平方公里管轄範圍內,爬大山、趟河水,烙下深深的足跡。
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大嶺村月亮山上,零星散居著十幾戶人家。老人張文耀獨居於半山腰一間木房裡,因為不通電,只能靠點蠟燭、油燈照明。想要將電送到他家,要在山上架設15根電杆,拉通1600米電線,建設成本至少5萬元。
2014年7月17日一大早,300多公斤重的電線被分成10多卷,10多人首尾相連,一邊劈樹斬草砍出通道,一邊背著線纜走在濕滑陡峭的山路上。
電線要從一個山頭拉到另一個山頭,"電騾子"們手腳並用攀爬在懸崖間,靠人力把導線收緊拉直,一使勁兒,手就勒出了血泡。
傍晚,線路架設完成。張文耀如願按下電燈開關,"啪"一聲輕響,溫暖的燈光瞬間填滿木屋。
就這樣,一卷線纜一卷線纜地扛,一寸導線一寸導線地拉,從"村村通電"到"戶戶通電",越來越多深山群眾過上了穩定用電的日子。
"不僅時時有電,還經常有人來檢查線路,比以前好了一百倍都不止!"74歲的甘培根回憶起過去依靠柴油機發電、每天只能用2小時電的日子,感慨萬千。
壺瓶山供電所成立之初,第一任所長覃道周在集鎮上遇到過一位老人。老人翻山越嶺、步行一整天,只為買一包鹽。深受感觸的覃道周決定,要利用服務、巡線的機會為老百姓排憂解難。
"想要買點啥,跟那群`電騾子`說說。"從此,隊員們的摩托車後備廂裡,除了電線、燈泡,還多出了義務"代購"的食鹽、牙膏、洗衣粉、食油、速食麵……再後來,他們又幫村民把土特產帶到集鎮上去賣。"上山帶商品,下山帶山貨",10多年裡,"電騾子"累計為群眾捎帶物資15萬餘公斤。
近些年,他們又將"帶貨"業務擴展到了網上。壺瓶山供電所現任所長田家賜介紹,近3年來,他們幫助村民銷售了20余萬斤農產品。
久而久之,每當山裡人需要幫助,"電騾子"就成了首選。覃道周說:"老百姓有需要,我們就要去,這不是一包鹽、一支牙膏的事,是讓他們覺得總會有人幫忙,感到安心。"
"除了幫我們解決用電故障,他們還湊錢資助貧困學生,號召企業支持學校發展……"看著正為孩子們上安全教育課的"電騾子",壺瓶山鎮南坪完小的校長雲德志心生感慨。
4月,正是春茶生產的黃金期,管山村壺峰綠茶廠的一台電機發生了故障,負責人盛孝伍焦急地聯繫供電所,"電騾子"立即驅車1個多小時,趕到茶廠搶修。
"他們總是隨叫隨到。"盛孝伍說,有一次茶廠深夜線路短路,幾位"電騾子"不顧山區夜間騎行危險,也要趕來幫忙。
"電騾子"的真心,換來了村民們的真情。田家賜說,現在無論是維護還是搶修,都會有老百姓主動要來搭把手;巡線行走在大山間,無論路過誰家,總有人大老遠就熱情地迎出門來……
如今,首任所長覃道周"下山"去了另一個供電所任職。"無論在山上還是山下,都要為老百姓做實事、做好事。"他說,要在更多的地方帶出一群又一群"電騾子"。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