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公用事業

中國北方四大沙地生態狀況改善 沙化土地持續減少

新華社,呼和浩特
2020-12-15 08:25

已收藏



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15日電(記者哈麗娜、於嘉)一場降雪為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草原披上一層銀白。在一處牧場的圍欄邊,一位身穿棉大衣、頭戴棉線帽的牧民把飲了水的牛趕到草場上去。

這位牧民叫廷·巴特爾,今年65歲,生活在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薩如拉圖雅嘎查。這個嘎查位於中國北方四大沙地之一渾善達克沙地北緣。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牧民超載養畜和自然氣候變化,渾善達克沙地面積一度擴張,薩如拉圖雅嘎查一帶草原逐漸沙化,風沙直逼北京。

那時,廷·巴特爾在自家的5900多畝草場上養著200多隻羊。眼看草場一天天沙化,1998年他果斷把羊全部賣掉,換了40多頭牛來養,還將5900多畝草場劃分為9個區域,四季輪牧。

牛常年吃營養豐富且充足的青草,膘肥體壯、長勢喜人,特別是節省了大量購買草料的支出,廷·巴特爾的純收入比養羊的時候增加一倍以上。不僅如此,草原得到休養生息,沙化面積明顯減少。

他說,1頭牛和5只羊的經濟價值相當,羊喜歡刨著草根吃,對草原破壞大;牛只吃草尖,不影響草的生長。

"根據牛羊的蹄腿換算,養牛對草原的破壞程度遠低於羊,牧民收入不減,付出的勞動也要少得多。"廷·巴特爾說,這是他總結出的一套"蹄腿理論"。

這些年來,廷·巴特爾通過劃區輪牧、減羊增牛、植樹種草、保護野生動植物等多種手段,將自己的草場變為動植物樂園。現在這裡生長著270餘種植物,吸引麅子、獾子、鶴等百餘種野生動物安家、落腳。

看著廷·巴特爾這筆經濟賬和生態賬算出成效,牧民們從心裡佩服,紛紛效仿。目前,全嘎查羊的數量由2001年的1萬隻減少到300多隻,牛的數量增加近千頭。昔日許多沙丘都已被綠草覆蓋。

著力實現草畜平衡、減少草原使用強度只是渾善達克沙地治理的一個縮影。2000年以來,中國相繼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通過人工造林種草、封沙育林育草、飛播治沙、圍封禁牧等方式,對渾善達克沙地實施重點治理。20年來,僅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累計投出23.72億元。

目前,渾善達克沙地內森林面積134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3.35%;草原面積5358萬畝,草原平均植被蓋度達41%。與2000年相比,森林面積增加594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10.3個百分點;草原平均植被蓋度提高8個百分點,草原生態持續向好。

渾善達克沙地以西1000多公里的毛烏素沙地過去是風沙肆虐的"不毛之地"。毛烏素沙地近三分之一的面積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境內。20世紀80年代起,烏審旗幹部群眾持續推進治沙造林。

"現在全旗千畝以上造林大戶達214戶,植被覆蓋度達到80%。"烏審旗委書記額登畢力格說。

從1985年栽種第一棵樹苗開始,農民殷玉珍夫婦吃住在沙窩子裡,硬是將6萬多畝荒沙變成綠洲。

如今走進毛烏素沙地,滿眼都是楊樹和沙柳、花棒等灌木林。"別看它冬季枯黃,但這些灌木都是治沙、固沙能手,它們將毛烏素沙地緊緊鎖住,恢復了生態。"殷玉珍自豪地說。

由於種植的樹木逐年增多,明年殷玉珍計畫用科技產品來管護林子。"林子太大了,跑前跑後很有些吃力。近期想上電子監控,減輕點作業強度。"她說。

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介紹,2016年以來,中國加快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國家重點工程,由點到面帶動荒漠地區生態狀況整體好轉。經過多年治理,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和呼倫貝爾四大沙地生態狀況整體改善,林草植被增加226.7萬公頃,沙化土地減少16.9萬公頃。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