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公用事業

中國嘗試用3D技術幫助修復逝者遺容

广州
2019-04-05 10:16

已收藏

新華社廣州4月5日電(記者李雄鷹)在廣州市殯儀館新設立的3D列印遺體修復工作室內,一台特殊的3D印表機正在運轉。

在機器輕微的運轉聲中,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防腐組工作人員於佳琦(化名)說,這家殯儀館正在嘗試引入新技術,幫助修復因為在意外事故中受損的遺體。 "我們想讓逝者更有尊嚴地離開。"她說。

清明節是中國民眾祭奠逝者、表達哀思的日子。今年清明節前,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推出3D列印遺體修復服務專案。這一服務包括面部以及身體部位多個器官的修復。

遺體修復工作古已有之。廣州市殯儀館的工作人員介紹,每年都有因交通事故、火災、墜落、礦難等意外過世的人,且常常因為面部受損或變形嚴重而無法舉行告別儀式。遺體的受損,更是加重了逝者家屬失去親人的悲痛。

廣州市殯儀館每年要修復的遺體通常在30具左右。於佳琦說,這些修復大部分集中在面部,"雖然數量不大,但每一次修復成功,對家屬來說都是極大的安慰,也是給逝者最大的尊重"。

為讓逝者有尊嚴地告別世界,給生者更多慰藉和人文關懷,廣州、北京、上海等多地都在探索將現代科技引入遺體修復工作。

以往,遺體修復工作通常由手工完成,主要借助輔助材料進行修補和重塑。這一工作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通常進行一次臉部修復,就需要15到30天。

於佳琦說,漫長的等待往往會讓逝者家屬更加痛苦,修復的精准度也通常難如人意。

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志堅介紹,相比較而言,3D列印修復技術不僅耗時更短,製作臉部模擬品只需要10天左右,而且面部逼真度更高。 李志堅說,將3D列印技術引入殯葬行業,不僅是技術應用場地的拓展,更體現出技術的人文關懷。

廣州市殯儀館的遺體修復專案是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與中國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合作推出的。未來這項技術將朝著列印愈加精准,成本不斷降低的方向發展。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