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歷史上曾發生5次大滅絕,約2.5億年前二疊紀末的第3次最慘烈。海洋中的三葉蟲、棘魚、古珊瑚等滅絕,陸地上大部分動物和昆蟲滅絕,植物的大量滅亡使該時期的煤層缺失。這次生命大滅絕的原因和機制,一直是學界關注的重大課題。
沈延安課題組和國外研究者合作,對澳大利亞悉尼盆地二疊紀到三疊紀地層進行研究。通過對長1000多米的地下鑽孔樣品和相關地層進行測量分析,研究者測定了陸地生物在悉尼盆地滅絕的層位,由此確定了它們的滅絕時間。
進一步對相關地層的黃鐵礦進行高精度測試發現,在陸地生物滅絕前後,黃鐵礦的硫同位素含量基本一致,唯獨在滅絕期顯著降低。
"我們研究發現,硫同位素的這種異常,與當時悉尼盆地湖水中的硫酸鹽濃度急劇升高有關。"沈延安課題組李夢涵博士說,這些硫酸鹽來自大氣沉降,源於西伯利亞"超級火山"噴發。
西伯利亞"超級火山"從二疊紀末期起持續噴發數十萬年,引發地球生態的連鎖反應。本次研究表明,火山噴發出的二氧化硫轉化成硫酸鹽氣溶膠在全球擴散,形成"硫酸雨"腐蝕地表環境系統,此外還產生"冰室效應"使全球變冷等,導致陸地生命大滅絕。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發表了該成果。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