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8月20日電題:國家公園建設為中國生態文明發展帶來契機
新華社記者 李琳海
首屆國家公園論壇19-20日在青海西寧舉行,本次論壇是中國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舉辦的首屆國家公園論壇,集中展示了中國在自然保護地建設方面所做的努力與取得的成果。
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教授呂植說,目前中國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1.18萬個。自然保護區建設實現了一草一木或一個珍稀物種的保護,但目前國家公園試點保護的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遺產更具有國家代表性和典型性。
"相比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內保護的物種面積更大,生態系統更完整,保護更嚴格,管理層級更高,最終可實現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的原真性與完整性。"呂植說。
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說,中國自然保護地建設始於1956年,改革開放後中國自然保護地建設從真正意義步入正軌,保護按下了"快進鍵"。
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2017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了《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的通知;2019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標誌著中國自然保護地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視野,提出了"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這為各級政府在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發展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指引。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說,中央深改組會議先後審議通過了三江源、東北虎豹、大熊貓、祁連山、海南熱帶雨林等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目前各試點國家公園組建了統一的管理機構,配備了專門的人員隊伍,組織開展了資源本底調查、規劃編制、標準制度研究、工礦企業有序退出等工作,加強了巡護執法、生態保護修復、基礎設施建設,當地生態狀況和民生問題逐步改善,生態美與百姓富的目標正在變為現實。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和世界第三極,是中國最早開展國家公園試點的省份。當地政府始終保持生態優先理念,全力推進三江源和祁連山兩個國家公園試點,在全國率先啟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
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劉甯表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重大創新。中國實行國家公園體制,目的是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屏障,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 如今行走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綠色正成為江源最美的底色。這個位於瀾滄江源頭的小縣城開展了雪豹論壇、瀾滄江生態漂流等形式多樣的生態活動。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管護員尕桑說:"每次巡護,看到水草豐美的夏季牧場,我充滿幹勁,保護好家鄉是我的責任。" 喬納森·賈維斯是美國第十八任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1996年,他曾隨美國官方代表團出訪中國,為中國的保護地體系建設建言獻策,那時中國還沒建立起有效的國家公園管理機構。
2018年,當喬納森·賈維斯再次來到中國,欣喜地看到在政府領導下,中國正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成立專業管理機構,對國家公園實施管理。"正如我在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親歷的那樣,中國擁有世界頂級的自然和文化資源。中國建設國家公園體制,有助於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和適應氣候變化,彰顯中國在維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大國風範。"喬納森·賈維斯說。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該校國家公園研究院領導小組聯合組長陳旭說,國家公園是美麗中國王冠上的明珠,國家公園建設展現了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中國的自信,也讓每一個中國人感受到自然的氣息與力量。
"未來要充分發揮其公益性,與每一個國人分享國家公園的生態效益、教育資源和文化內涵,並為全球生態治理提供中國智慧、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陳旭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