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科技

凱西尼新資料揭示土星環奧秘

洛杉矶
2019-06-19 11:25

已收藏

新華社洛杉磯6月18日電(記者譚晶晶)儘管美國凱西尼土星探測器的使命已於兩年前終止,其傳回的土星科學資料至今仍是科學家研究的寶藏。近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土星環的新奧秘。

新研究資料是凱西尼於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土星"掠環軌道"以及2017年4月至9月其任務"絕唱"前飛越土星雲頂時搜集的。2017年9月15日,凱西尼墜入土星大氣層,結束長達13年的土星探測使命。

新研究顯示了凱西尼搭載的4部儀器對土星環的近距離觀測結果,包括土星環的細節、紋理和圖案等,這有助於瞭解是什麼樣的相互作用促成了土星環的形成。新公佈的圖片顯示了土星環的顏色、化學構成和溫度如何發生變化。

比如,此次新的光譜圖顯示,土星環成分中不含氨冰、甲烷冰,也沒有發現有機化合物。近距離觀測圖片顯示,土星環有3種紋理質地,分別是塊狀、光滑狀和條紋狀,不同紋理之間有清晰邊界。這些特徵究竟如何形成,仍是不解之謎。

據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介紹,這些觀測結果增加了科學家對土星複雜系統的瞭解。科學家發現,在土星環外緣的F環上,一系列類似衝擊產生的條紋具有相同的長度和方向,表明它們可能是由相同時間與土星環發生的一組撞擊形成。土星環的形狀是由圍繞土星運行的物質流打造而成,而非撞入環中的彗星碎片形成。

論文主要作者、凱西尼項目科學家馬特·蒂斯卡雷諾表示,瞭解土星的衛星體如何以各種方式塑造土星環的新細節,為進一步研究太陽系的形成打開了一扇窗。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