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科技

特寫:太空旅行什麼樣?--美載人太空艙實物模型初體驗

洛杉矶
2019-06-14 10:57

已收藏

新華社洛杉磯6月13日電特寫:太空旅行什麼樣?--美載人太空艙實物模型初體驗

新華社記者譚晶晶

隨著飛行器從"發射場"騰空而起,太空艙內座椅推背感越來越強,地面的景色漸漸模糊,最終消失在大氣層中。

"穿越"地球大氣層與太空的邊界線,透過落地舷窗,蔚藍的地球和深邃美麗的太空盡收眼底…… 這是記者近日登上美國藍色起源公司"新謝潑德"載人太空艙實物模型,在地面上體驗了一回長約11分鐘的模擬"太空之旅"。

乘坐飛船遨遊太空是許多人的夢想。以往遨遊太空的都是專業宇航員,隨著商業航太的發展,普通人也即將有機會體驗太空旅行。在美國亞馬遜公司日前主辦的全球人工智慧會議期間,美國藍色起源公司展出多次成功試飛並回收的"新謝潑德"太空艙實物模型,並提供"太空試飛"模擬體驗。參與者排起長隊,提前數日預約才有機會"登船"。

藍色起源由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於2000年創辦,這家新興航太私企以提高太空旅行的安全性並降低其成本為使命。其設計的集火箭和載人艙於一體的"新謝潑德"飛行器主要目標是將人類送到地球亞軌道旅行。亞軌道一般是指距地面20公里到100公里的區域,處於現有飛機的最高飛行高度和衛星的最低軌道高度之間。目前,"新謝潑德"已執行11次試飛任務。公司計畫在今年年底之前執行首次載人飛行。

記者在現場看到,"新謝潑德"載人艙小巧精緻,設計精密,艙內可容納6名乘客,6扇高1.1米、寬0.73米的落地觀景舷窗格外吸引眼球。據介紹,觀景舷窗的面積約為波音747飛機舷窗的3倍。6個黑色座椅呈平躺設計,具備減震緩衝功能,在艙內排列成一個圓形。

試飛體驗免去了正式太空旅行前的針對性訓練。據介紹,將來前往太空的乘客要提前一天進行培訓,包括安全須知、艙內活動類比、通訊、失重狀態下的操作等。

落座後,倒計時提示火箭即將"升空"。座椅前的液晶屏展示了火箭點火、發射、升空的畫面,並顯示飛行器高度、速度等即時資料。耳邊是燃料助推的轟鳴聲。

幾分鐘後,液晶顯示幕提示火箭助推引擎熄滅,箭船分離。艙內語音提示系統告知,飛行器已到達100公里以上高度,已進入太空。根據國際公認的標準,地球大氣層和外太空之間的邊界為地球表面以上約100公里。

此時,飛行器進入"失重"狀態,乘客有約4分鐘的時間可以解開安全帶並在太空艙裡"飄浮"。 在太空中短暫"自由飛行"後,載人艙在降落傘的緩衝下開始"返回"地面,有類似乘坐過山車時自由落體的感覺。舷窗外的景色漸漸熟悉。"著陸"前,載人艙進一步降速,確保乘客最終安全"著陸"。

語音提示系統告知,在載人艙"落地"前,火箭已先行"返回",垂直"降落"在目標著陸場。

在載人艙實物模型擔任講解的藍色起源工程師吉米·沙恩告訴新華社記者,"新謝潑德"載人飛行最大的難點在於整個系統可重複使用的能力,既要保證硬體系統的穩定性,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和精力維護,同時要確保載人飛行的安全性。

"太空旅行新時代即將開啟,希望太空艙可以帶我們一起去探索奇妙而未知的世界。"沙恩笑著說。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