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科技

綜述:全球"限塑"行動升級 塑膠垃圾再難"偷偷"出口

日内瓦
2019-05-13 22:12

已收藏

新華社日內瓦5月13日電綜述:全球"限塑"行動升級 塑膠垃圾再難"偷偷"出口

新華社記者劉曲

經過兩周討論,來自約180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多名代表在日內瓦對《巴塞爾公約》做出修訂,決定將塑膠垃圾列入進出口限制對象。這意味著發達國家"偷偷"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塑膠垃圾將成為歷史。

在近日結束的《巴塞爾公約》第十四次締約方大會上,各方同意出口塑膠垃圾前應事先通知目的國並獲得同意,以限制目前猖獗的塑膠垃圾出口行為。1992年正式生效的《巴塞爾公約》旨在遏制越境轉移危險廢料,特別是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和轉移危險廢料。

新的"限塑"措施由挪威提出,並獲得與會代表壓倒性的支持,僅美國、阿根廷、巴西以及化工和塑膠行業的代表表示反對。

一些發達國家出於處理成本等因素考慮常年向發展中國家輸出各類垃圾,尤其是塑膠垃圾。聯合國資料顯示,德國、美國和日本去年出口塑膠垃圾均超過100萬噸。

總體來看,《巴塞爾公約》修訂後對美國的影響最大,因為新措施將禁止尚未批准公約的國家出口被列入清單的垃圾。美國雖於1990年簽署了《巴塞爾公約》,但這一公約遲遲未在美國獲國會批准生效,因此美國至今仍是這一重要環保公約的"局外人"。

有資料顯示,2018年美國向發展中國家出口15.7萬個裝有塑膠垃圾的大型集裝箱。新公約生效後,美國可能將不得不自行處理其塑膠垃圾。

"通過此次修訂,許多發展中國家將首次獲得有關塑膠垃圾進入其國家的資訊,並有權拒絕塑膠垃圾的進入,"國際消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網路科學顧問薩拉·布羅謝在一份聲明中說,"長期以來,美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一直向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出口混合有毒塑膠垃圾,並聲稱將在接受國開展回收。但事實是,大部分污染性混合廢物並沒有得到回收,而是被傾倒、焚燒或進入海洋。"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資料顯示,塑膠垃圾污染是全球公認的主要環境問題之一,每年產生約3億噸塑膠垃圾,其中超過800萬噸的塑膠進入海洋,相當於每分鐘向大海傾倒滿滿一輛垃圾車的塑膠,對海洋生態系統所造成的損失高達每年80億美元。

近年來,不少國家在環保壓力下致力於減少塑膠垃圾的產生。今年3月,歐盟批准了一項法案,決定從2021年起禁止使用包括一次性餐具等在內的一次性塑膠製品。

今年3月,聯合國環境大會也通過了一項旨在解決一次性塑膠製品污染問題的決議,鼓勵政府和私營部門"確保塑膠產品在其整個生命週期內,從產品的設計、生產、使用到管理,都更多地考慮到資源效率"。

此外,中國、印度、泰國以及越南等國已相繼對廢塑膠等"洋垃圾"說"不"。據外媒報導,在中國於2017年開始禁止"洋垃圾"入境後,更多的塑膠垃圾被轉移到東南亞,特別是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