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些虛擬財產,我父母壓根不知道在哪兒!"1990年出生的楊楊說:"現在不少年輕人不會把錢存在銀行,而是通過各種線上管道分流自己的財產,但這些虛擬財產不少都需要指紋或人臉識別才能打開。萬一我出現意外,父母根本不知道怎麼取出這些財產。"
數位時代,支付寶、E-mail、QQ號、微信等已成為一種有別于現實財產的虛擬財產。這些"看得見卻摸不著"的財產,維繫著人們的關係網,記錄著生活點滴。
虛擬財產在人們去世後如何處理?越來越多中國人開始關注這個問題。 為了以防萬一,楊楊於2014年在中華遺囑庫立下遺囑。
"我將買的三份保險,還有支付寶和微信餘額,以及線上App理財等受益人都指定為父母,還在遺囑裡寫明瞭怎麼獲取。"楊楊說。
對於楊楊24歲就立遺囑的做法,父母十分不理解,甚至覺得晦氣。楊楊則堅信這麼做是對的。
"把虛擬財產納入遺囑寫清楚,能有效避免財產損失,給父母一份保障。"楊楊說。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立遺囑或提前準備喪事有些禁忌。一些人甚至認為,談論死亡會帶來厄運。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打破這一禁忌,早早安排好"身後事",虛擬財產成為他們立遺囑的關注重點。
在中華遺囑庫辦理現場,從核驗身份、遺囑錄入、精神評估到指紋採集、人臉識別、錄音錄影等一套完整程式下來,大約需要兩個小時。
中華遺囑庫管理委員會主任陳凱說,立遺囑的人雖然以"銀髮族"居多,但年輕人比例在逐漸增加,年紀最小的辦理人只有18歲。
近日發佈的《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顯示,從其保管的12萬餘份遺囑的資料分析來看,立遺囑年輕化趨勢明顯。2013年立遺囑人平均年齡為77.43歲,2018年為71.26歲。不少中青年人也來立遺囑。
"在我們這裡,只要是個人的合法財產,QQ帳號、遊戲帳號等都能寫入遺囑。"陳凱表示,雖然遺囑中處理財產以不動產和銀行存款為主,但近兩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諮詢虛擬財產處置事宜。
陳凱表示,虛擬財產屬於新型財產,寫入遺囑目前還存在一些法律盲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