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太的舞臺就有多大。更強的進入空間的能力是探測和利用空間的前提與基礎。”全國政協委員、航太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原黨委書記梁小虹2日表示。
據新華社3月2日消息,目前,我國的重型運載火箭已完成深化論證,如果一系列關鍵技術實現突破及相關工作進展順利,15年內有望實現首飛。這將大幅提升我國自主進入空間的能力。
當前,美、俄積極搶佔太空制高點,重啟重型運載火箭研製計畫。歐洲、日本、印度等也競相推進新型大運載火箭研究論證。中國同樣需要更大能力的運載火箭。
“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科研人員的藍圖中,重型運載火箭箭體直徑近10米,全箭總長近百米,運載能力是現有火箭運載能力的5倍多,超過正在研製的美國下一代運載火箭(SLS)的運載能力,完全可以滿足未來載人月球探測、火星取樣返回、太陽系行星探測等多種深空探測任務需求,保障我國在未來宇宙探索和更大更遠空間的話語權。”梁小虹說。
要打造這樣一個重量級火箭絕非易事。科技人員要解決代表世界一流科研水準的更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技術,更大推力液氫液氧發動機技術,更大直徑箭體設計、製造、試驗技術,以及火箭總體設計這“三大一總”為代表的一系列難題。
“這些前沿技術一旦突破,將能夠更好地推動我國新材料、新工藝、新器件、新裝備等基礎工業跨越式發展,服務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助力航太強國戰略和‘中國製造2025’落地。”梁小虹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