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科技

綜述:中歐智慧財產權合作30年碩果累累

里昂
2015-10-12 08:56

已收藏

中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與歐洲專利局9日在法國里昂舉行"全球專利系統發展下的機遇"主題研討會,回顧30年來中國與歐洲在智慧財產權領域密切合作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並深入探討全球化背景下深化中歐專利制度合作的意義與前景。

中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與歐洲專利局於1985年正式建立雙邊合作關係,雙方在2007年6月簽署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協議,將這一合作逐步從技術支持推向戰略合作的新高度。

"在中國專利事業開創初期,正是來自歐洲專利局同仁們的無私幫助,使得中國智慧財產權事業邁出開端性的一步,並在一個較高水準上揚帆起航,"中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致辭中說。他表示,30年來,中歐在智慧財產權領域開展了全方位交流合作,涉及法律與政策制定、人員培訓、專利審查、自動化技術、文獻資訊等諸多方面。

專利資料共用及管理領域的協同開發是雙方戰略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中方引入並參與建設由歐洲專利局創建的專利檢索系統"EPOQUE",隨後又與歐方在多語種專利文獻互譯系統和聯合專利分類(CPC)體系方面展開合作,為雙方專利申請者創造了更為簡化、精准、高效的申請環境。

2013年,中歐開始聯合開發一項名為"全球案卷"的專利申請查詢系統,專門針對一項專利向多個專利局遞交申請的情況,目標是讓系統使用者可同時查詢其專利申請在全世界所有專利局的受理情況。

歐洲專利局局長伯努瓦·巴蒂斯泰利指出,中國已建立一套現代化、高效率的專利體系,處於世界領先水準。中國智慧財產權局每年受理的專利申請數量也升至世界首位,奠定了中國在國際智慧財產權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隨著中國智慧財產權體系不斷完善和中歐專利申請制度不斷貼近,中歐發明家、創新企業的雙向專利申請數量均迅速增長。從2005年至2014年,歐洲專利局每年受理的中國專利申請量增長了10倍。2014年,在該局受理的27萬余項專利申請當中,中國申請量占總量的9%,排名第四。同年,中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受理專利申請的數量高達92.8萬項,其中約12.7萬項來自外籍申請者。這些外國申請項目當中,歐洲專利局38個成員國整體約占28%,位居第二。

巴蒂斯泰利說,歐洲專利局受理的中國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數位通信、電腦技術和電信三大領域,向該局遞交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前十家企業中有兩家中國企業--華為和中興,這充分顯示出中國經濟的活力和中國目前在數字通信領域非凡的創新能力。

他補充道,由於一項專利從申請到批准平均需要三四年時間,因此再過幾年,中國在歐洲專利局獲批的專利數量必將出現大幅增長。

在研討會上,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前中國專利局局長高盧麟介紹了中國智慧財產權體系及相關法律法規的改革發展,中國在保護智慧財產權和打擊侵權方面的執法特色。他認為,與歐美超過200年的智慧財產權歷史相比,中國的智慧財產權制度仍處在發展階段,應當繼續以加大執法力度、保護智慧財產權為核心,同時努力提高專利品質,增強將專利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

來自中國歐盟商會和法國米其林公司等歐洲企業的代表分享了在中國協助和參與投資的經歷。一位元法國運動生物醫藥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研發的創新產品剛剛獲得法國頒發的專利,中國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專利制度上的巨大進步,令該企業打消了心中疑慮,增加了未來開發中國市場的信心。

談到中歐雙方今後的合作方向,巴蒂斯泰利對記者說,隨著同時在歐洲和中國提交專利申請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希望中歐雙方的專利審查員未來能接受相同的職業培訓、使用相同的操作工具,加強工作的互補性,從而更好地為申請者提供服務。同時,歐中雙方還將繼續致力於在世界智慧財產權局的框架下攜手推進智慧財產權多邊合作。

展望未來,申長雨表示:"中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願同歐洲專利局一道,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開展更加深入廣泛的合作,共同推動世界專利制度的革新與進步,使之更加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更有效地保護和激勵創新,同時為促進中歐乃至全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