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原料

一隻鵝的產業"裂變"

新華社,貴陽
2020-12-15 14:26

已收藏



新華社貴陽12月15日電(記者蔣成)一隻鵝能做什麼?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它將"裂變"成三個產業:上游種鵝飼養、種蛋孵化、林下生態鵝養殖,中游商品鵝屠宰加工、羽毛球生產、羽絨製品等精深加工,下游羽毛球體育賽事及休閒康養活動等體育產業。

寒冬時節,走進群山包圍的錦屏縣銅鼓鎮馬台生態鵝養殖基地,周邊的松林仍然鬱鬱蔥蔥,七八間養殖棚沿著山形向上延伸,數不清的鵝在基地與林間吃食與嬉戲,不時"引吭高歌",發出"嘎嘎"的叫聲。

33歲的飼養員粟安豔每天早上7點半就開始工作,撿鵝蛋、清理料槽、投料餵養、打掃衛生一氣呵成。"月薪3200元,每個月可以休息兩天。"粟安豔覺得,在養殖基地務工,不僅收入穩定,而且離家近能夠照顧老人和孩子。

"養殖棚內氨氣含量高,商品鵝必須定期到樹林中去走一走,從而增加運動量,提高肉質和毛質。"粟安豔說,每隔兩天,她都會將鵝趕到周邊的松樹林下游走,覓食雜草和昆蟲。

兩個多月後,一隻只成年鵝將被送到加工廠完成第一次"蛻變":被制成風鵝或板鵝,端上千家萬戶的餐桌。

加工鵝肉過程中留下的絨毛,則被送往羽絨製品加工廠,成為人們過冬的"裝備"。

值得一提的是,成年鵝兩隻翅膀上14片形狀優美、質地堅硬的羽毛,將被送到幾公里以外的貴州亞獅龍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經過複雜的生產工藝,成為一隻只羽毛球賣到日本、丹麥等國家,價值增加十幾倍。

貴州亞獅龍羽毛球歷史博物館館長李漢華介紹,生產一隻羽毛球需要16片羽毛,而一隻鵝只有14根羽毛符合標準,因此需要大量的鵝才能保障原料供應,目前錦屏縣的商品鵝仍然供不應求。

發球、起跳、扣殺……10月25日至11月1日,一場來自全國各地100多名運動員參加的"亞獅龍"羽毛球公開賽在錦屏縣激烈展開,前來參賽的不乏世界冠軍與前國家羽毛球隊隊員,現場觀眾大飽眼福。

大山深處的錦屏縣能夠舉辦如此規模的全國性羽毛球賽事,印證了錦屏縣羽毛球體育產業的發展勢頭。

李漢華說,為了發展羽毛球體育產業,目前錦屏縣經開區的一個標準羽毛球場館已經建成使用;羽毛球歷史文化博物館已經完成主體工程,即將投入使用,旨在講述羽毛球發展歷史,讓更多人愛上這項運動。

一隻鵝的產業"裂變"成為錦屏縣林業經濟的縮影。錦屏縣森林覆蓋率72.12%,有著"中國南方林區皇冠上的明珠"的美譽。近年來當地全方位盤活林業資源,創新林上養蜂,林中種石斛,林下養鵝,林內發展森林康養、休閒旅遊,林外實施林產品加工的"五林經濟"發展模式,走出一條林業經濟綠色發展之路。

目前,錦屏縣建成林下經濟百畝村示範基地152個、林下經濟千畝鄉鎮15個,萬畝林下經濟示範園1個,林下生態鵝出欄17.98萬羽,存欄26萬羽,種鵝產蛋60萬枚,鵝苗出欄1108萬羽。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