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原料

​我國硒產業潛在產值萬億元 專家呼籲建立硒標準體系

中国证券网
2017-06-09 09:58

已收藏

硒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我國擁有“世界唯一探明獨立硒礦床”,近年來硒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相關標準嚴重滯後。今年8月,硒元素發現200周年紀念活動暨第十六屆國際人與動物微量元素大會將在瑞典舉行。業界及學界呼籲以此為契機,加快完善硒標準體系,確保擁有硒產業國際話語權,鞏固我國硒產業優勢地位。

蘊藏豐富但又是貧硒大國

1817年,瑞典化學家貝采利烏斯發現了硒。1973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營養組織宣佈,硒是人和動物生命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缺硒時會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2015年,美國將硒納入嬰兒配方奶粉必添加元素。

我國硒資源豐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迄今為止“世界唯一探明獨立硒礦床”所在地,境內硒礦蘊藏量居世界第一,達50多億噸,被譽為“全球最大天然富硒生物圈”,也是全球唯一獲得“世界硒都”稱號的地區。2011年,第十四屆國際人與動物微量元素大會在恩施舉行,來自30多個國家的245名國際微量元素專家出席會議。此外,陝西紫陽縣、江西宜春市、安徽石牌縣、廣西永福縣和巴馬縣、湖南桃源縣和新田縣、貴州開陽縣等也均為硒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
雖然蘊藏量豐富,但我國同時又是一個貧硒大國。經過科學嚴謹的採樣分析,全國22個省市的部分地區、約7億人口生活在低硒和嚴重缺硒地區,補硒是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恩施超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鄔本超說,以5億至10億人每天補硒100微克估算,硒產業的潛在產值可達萬億元規模。

硒產業魚龍混雜監管乏力

當前,我國硒產業進入一個快速發展階段,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準。據恩施州硒資源保護與開發局局長張祖清介紹,2016年,恩施州硒產業總產值達到385億元,湧現出了“恩施玉露”硒茶等一大批知名富硒農特產品,全州硒產業相關企業超過320家,富硒茶產業集群、富硒綠色食品產業集群入選湖北省年度99個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之列。

2016年1月8日,落戶恩施的國家富硒產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正式投入運行。它是全國性的富硒產品權威檢測平臺,配備檢測設備595台(套),可年檢富硒產品一萬多個批次,具備富硒食品、富硒農產品、富硒飼料等六大類1519項產品、2189個參數的檢驗檢測能力,填補了多項行業空白。

不過,由於缺乏完善的標準體系,目前我國硒產業魚龍混雜,監管乏力,面臨一定的安全風險。特別是一些地方受利益驅動,濫用噴施、根施硒酸鈉、亞硒酸鈉等無機硒提高農特產品硒含量,無機硒轉化有機硒不完全形成殘留對人體和土壤都有害。

專家建議加快建立硒標準體系

部分受訪業內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建議,國家食藥總局、衛計委等部門應加快建立硒標準體系,為在國際上掌握話語權奠定基礎,確保我在全球硒產業格局中繼續處於引領地位。

首先,完善血硒標準與日推薦攝入量標準。鄔本超說,現有的日攝入量推薦標準以數十年前的研究為基礎,如今生活環境和科研條件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鑒於硒有中和重金屬的能力,而重金屬污染已成為威脅國民健康的一大隱患,攝入較多的硒可能對健康有益,特別需要重新開展研究。宜通過大規模臨床資料建立血硒標準與疾病的相關性,建立硒與健康大資料,為真正實現科學、精准補硒提供資料支撐。

其次,制定富硒種養殖標準。恩施市硒資源保護與開發局局長廖華說,富硒種養殖標準的確立,有助於高產、高效、高質地建立規模化富硒植物種植體系,形成規範性、可溯源、穩定可控、符合良好農業規範的原料供應與保障基地。

第三,制定富有機硒產品檢測標準。德源健康產業集團副總裁叢欣說,制定國家高含量富有機硒產品檢測標準有助於鑒定和發現不同補硒製劑的形態與含量,為推動科學補硒和高效補硒提供基礎安全資料。同時為進一步分離和製備高效、高安全性的硒製劑開發新一代硒產品提供科學檢測依據和技術支援。

受訪人員認為,目前歐美國家在硒與疾病相關性的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較我快了一步,但在硒產業發展上,我國尚處於優勢地位,加快建立硒標準體系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一是獲得與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相匹配的國際地位。“在國際競爭中,標準是核心競爭力。”恩施州硒應用技術與產品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向極纖說,建立硒標準體系是推動我國由硒產業大國向硒產業強國邁進的必由之路。

二是提升硒產業整體競爭力,保護我國硒產業。鄔本超、叢欣等專家認為,我國在全球補硒市場中佔據核心地位,制定硒標準既能引導硒產業科學有序發展,增強硒產業整體競爭力,又能對硒產業形成強有力保護。

三是為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乃至對外輸出標準打下基礎。據恩施州硒應用技術與產品開發研究院李衛東介紹,在全球公認的14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中,硒是唯一以我國科學家研究成果為依據確定日推薦攝入量標準的微量元素。營養學家楊光圻由此獲得硒研究領域的國際學術大獎施瓦茨獎。這說明硒標準特別是血硒標準與日推薦攝入量標準作為基礎研究成果是能夠對外輸出的,這也是參與制定國際標準的前提。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儘快設立科研專項予以推動。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