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製造業

中國海工裝備市場份額居世界首位

上海
2015-12-02 08:59

已收藏


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1日在上海舉行的2015中國國際海事會展上表示,"十二五"以來,中國的船舶工業取得五個方面的重要進展,其中海工裝備的市場份額已經躍居世界首位,推動中國從"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不斷邁進。

懷進鵬表示,"十二五"中國造船業取得的五大進展包括:在國際需求大幅萎縮的情況下保持穩定發展。來自英國克拉克松的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造船完工量3379萬載重噸,占全球市場的40.1%。 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尤其是高技術船舶可圈可點。比如,上海外高橋船廠已交付首艘1.8萬標箱的超大型集裝箱船,並簽訂全球最大的2萬標箱集裝箱船合同,打破了韓國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

此外,大型液化天然氣船實現批量承接出口訂單,1萬車位元的汽車滾裝船正在研發之中。 海工裝備明顯提速。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是"中國製造2025"確定的十大產業之一。目前我國海工裝備的國際市場份額,已從2010年的不足20%增長到35%,躍居世界首位。

配套自主化取得新突破。船用發動機堪稱船舶心臟,以前一直由歐洲企業主導。在本屆展會上,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發佈了中國首台自主研發的船用低速柴油機,未來"中國心"將與曼恩、瓦錫蘭等國際巨頭同台爭豔。 產業集中度逐步提高。目前,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造船基地的造船完工量國內占比超過90%。

雖然進步明顯,但由於全球船舶市場仍處在深度調整期,產能過剩的矛盾短期內難以根本緩解。今年前10個月中國承接新船訂單同比下降逾60%,是近年來的首次明顯下滑,造船業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依然較大。 對此,懷進鵬表示,"十三五"期間造船業要把握海洋強國建設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機遇,加快突破豪華郵輪設計建造技術,全面提升大型液化天然氣船、超大型集裝箱船等高技術船舶的國際競爭力。

政府將通過公佈行業"白名單"等制度,引導社會資源向優質企業傾斜,擠壓落後企業生存空間,以政府引導、市場作用的方式化解過剩產能。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